关于濮阳新区规划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2-07-06 来源: 作者:管理中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新区规划建设,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初的工作安排,在市人大常务会副主任谷红的带领下,于6月21日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六届人大代表对新区规划和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市规划局和新区办公室负责人汇报,并深入到新区路网工程、新区水库等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察看,较为全面的了解了我市的新区规划和建设情况。现将这次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 濮阳新区规划的进展情况
      濮阳新区是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互动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全面推进濮阳新区建设,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中心城市与清丰县、濮阳县、石化功能区实现组团式发展,巩固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构筑我市在豫鲁冀交汇地区的竞争优势。
     (一)新区规划成效显著
      濮阳新区规划自2009年启动以来,全市上下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持续推进“一创双优”活动,切实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按照“复合型新区”的理念,依托我市“北拓东进”的城市发展格局,充分体现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今年5月21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濮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经修改完善后,近期将正式批复我市实施。
      新区的范围为西至大广高速,南至绿城路,东至濮东产业集聚区东边界,北至新北环(固双路),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新区主要以濮北新城区和马庄桥镇为重点,推动建成区向北拓展,与北部的清丰县城、南部的濮阳县城和石化功能区形成“一中心三组团”城市发展形态。新区规划运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的理念来确定新区布局,有效地拉大了城市的框架,扩展发展空间,彰显了现代化城市气魄。
      新区发展定位是“三区一中心”,即市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对接环渤海开放综合示范区、生态宜居示范区和豫鲁冀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新区发展定位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充分体现濮阳特色和优势,发挥中原经济区衔接融合环渤海经济圈的桥头堡和重要出海通道作用。
      (二)起步区概念规划特色鲜明
      起步区是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西部教育园区、中部行政文化核心区和东部配套功能区三个分区。规划范围西起大广高速,东至文化路,南起绿城路,北到濮范高速,面积约45平方公里。
通过公开招标、专家评审、公众参与等方式,明确了新区起步区作为市级政治中心、市级文化中心、老城功能延伸区、新区产业启动区、市域商贸拓展区和低碳生活示范区等功能定位。概念规划展现了濮阳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特色、城市水系景观、生态宜居环境等特征,将濮阳新区起步区打造成为一个行政服务优质高效、文化特色鲜明醒目、居住环境舒适宜人、产业布局合理集约、配套设施完善便捷,服务全市,承接老城,引领新区的宜居宜业宜商创意型新区。
      为彰显新区城市特色,一是新区规划中引入慢生活等规划思路,启动了我市水系景观风貌规划,在引黄调蓄水库、马颊河的重要滨水节点实施标志性建筑和公共艺术精品规划控制,彰显濮阳文化特色,具有时代感、标志性、独创性的现代化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实现城区滨水岸线的高品质开发和最严格保护。二是规划塑造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城市个性与形象,新区起步区规划寓意“潜龙在渊”的龙文化博物馆,与星宿相对应呈北斗七星布局的教育园区体育馆公园等,为濮阳人留下寻找文脉根源的记忆线索。三是为强化省际区域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积极把新区纳入市域新型城镇化体系,启动濮阳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总体规划、濮阳市新型城镇化空间发展布局专项规划、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空间发展战略专项规划,有效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新区规划紧紧抓住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赋予濮阳有利政策机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将先进的规划思维介入新区规划,充分体现了灵韵濮水、秀美龙都、活力智城、生态宜居的现代复合型城区的总要求。
      二、 存在主要问题
      建市以来,城市规划对我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区的高标准规划塑造了濮阳新形象,但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规划的引领作用需进一步加强。我市用规划引领城市科学发展,用建设推进城市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有了明显变化,功能明显增强,但是存在着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低,规划实施的机制不健全,规划与建设的统筹考虑不足,有一些项目的审批“规划跟着项目走”,导致了局部建设与整体规划不符,影响了城市景观整体效果。
     (二)规划的刚性不足,监管不严。城乡规划法规定,已经制定的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能随意修改。在规划的落实上,存在着规划执行不到位,批后监管薄弱,随意改变规划现象时有发生,规划管理与规划执法有脱节,规划实施效果的监管有缺位,致使许多违章建设不能及时有效遏制,影响到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规划力量有待加强。由于规划的人员、经费等原因,导致了有些规划缺乏前瞻性和超前意识,亟需吸纳、招聘一批高层次规划专业人才,为新区和全市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编制城市规划,还要考虑人民群众需要,要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切实保证公众利益。
      三、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学习先进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经验,深刻认识和把握濮阳城乡建设的发展历史和实践特色,立足于长远发展,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尽快完成新区起步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规划编制、濮阳新区空间规划等编制工作,注重新区战略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一衔接,妥善处理新区规划和各相关县区的衔接,超前一步科学规划空间布局,为未来新区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正确处理规划、建设、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龙头和依据,城市建设是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实施和前提条件,应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立足城乡统筹发展,把城市规划的统一性、城市建设的多样性与城市管理的规范性有机结合,提升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一体化水平,实现新区规划与项目建设的同步对接,以高质量的规划引导新区高标准建设。
     (三)创造依法建市的良好环境,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关注和支持力度,切实帮助解决规划建设中遇到的难题,集中人力、物力支持加快发展;要健全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科学、民主、公开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要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加强规划的宣传活动,强化全社会的城市规划意识;要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坚决制止违规、乱建现象,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努力把濮阳建设的更富裕、更和谐、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