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水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3-05-29 来源: 作者:管理中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从4月中旬开始,城工委在谷红副主任带领下,就我市水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详细了解了相关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5月10日,谷红副主任带领调研组先后到范县杨集水厂、金堤河宋海桥断面、李子园地下水源地、西水坡调节池、王助镇濮水社区、第三濮清南中原路桥、第二污水处理厂、蔚林化工等处进行了实地察看。调研途中,详细听取了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全面了解了我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城区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治理、城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情况。
      5月15日,为借鉴外地市水环境保护工作先进经验,谷红副主任又带领由王培强副秘书长和城工委全体人员组成的考察组赴山东聊城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考察了解到,聊城市扎实构建“治、用、保”治污体系,坚持把污染治理、中水利用和湿地建设有机结合,已经建成投运了1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23处人工湿地,铺设了2100公里污水处理管网,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1万吨,使流域内污染负荷明显降低,水质与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有诸多值得我市学习借鉴之处。
      一、我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把改善水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在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总量减排的同时,全面加强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切实保障城乡群众饮用水安全。为保障全市人民喝上干净放心的水,市政府编制了《濮阳市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实行水源地水质全天实时监测机制,确保原水质量。同时,完善净水设施,增加净水处理工艺,强化水质检测,目前我市自来水出厂水水质良好,所有检测项目均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自2005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累计投入6.58亿元,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02处,水源井396眼,解决了143.05万农村居民和7.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强力推进水系建设和城区河道综合整治。今年以来,市政府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将城市水系作为今年综合提升的重点工程来抓,在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城市水系综合治理改造,尤其是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推进。金堤河湿地公园已初具规模。
     (三)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境内已建成投用6个主要用来处理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厂。濮阳县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另外在建的8个污水处理厂,均位于产业集聚区内,主要用来处理工业废水和周边生活污水。其中第二污水处理厂已经试运行,第三污水处理厂和濮王污水处理厂正在调试阶段。
     (四)扎实推动水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查处水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开展“环保世纪行”、“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组织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总量减排和“环评”,全面落实水环境生态补偿责任,有效改善了我市水环境质量。我市马颊河、金堤河、卫河、徒骇河四条河流的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全年达标率高于60%,均优于省定目标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污雨水管网设施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市市政排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管网铺设率低,雨污不分导致污雨水混流。同时,由于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使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能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或通过雨水管网进入河道,是造成我市城区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污水收集率低也导致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负荷运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容纳着大量工业企业的我市西部工业区,由于监管不到位和部分管网没有完全连通,存在企业擅自偷排、超标排放现象,工业区部分生产生活污水仍从市政排水口入河,第二污水处理厂虽建成投用,但是目前进水量约1.3万吨/天,受水率不足导致其效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县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大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县城和集镇、社区转移,生产生活污水量大量增加。由于目前县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濮阳县、范县、台前县所有工业企业废水最终均排入金堤河。同时,县级污水收集管网的不完善、乡镇级污水处理设施的不足,造成金堤河流经的县、乡、镇生活污水大量入河,河体污染严重。
     (三)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我市共有8个产业集聚区,区内只有3个处于调试阶段的污水处理厂,其余污水处理厂均未建成,严重滞后于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我市已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52个,其中45个社区没有同步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虽有个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但是由于受水率低、管理维护费用无法落实等问题,污水处理设施至今未投用。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同阳光、空气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之一。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核心环境。加强水环境保护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越快,环境保护任务越艰巨。我们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提高全民水环境保护意识。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的观念,切实提高全民水环境保护意识,尤其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其对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我市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发展、环保优先的理念,正确处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市政府要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完善考评机制,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问责制、奖惩制和一票否决制,通过科学考评推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保证污水全部进入处理系统,确保城区河流水质达标,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要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要求,把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环保基础设施实实在在地规划好、建设好、运行好。目前,迫切需要推进的是污水处理厂建设和雨污分流管网铺设,主管网和支线管网要配套建设,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生活污水的集中排放。同时,借鉴兄弟市的先进经验,大力推进湿地建设和城区河道综合整治,搞好中水回用,打造城市水系。
     (四)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市政府要严格环境准入,在项目引进过程中要坚持环保关口前移,实行多部门联合把关机制,充分发挥“环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调节器”、“控制闸”的作用。加强建设项目环评力度,严厉打击建设项目“未批先建”、不执行“三同时”等环境违法行为。
     (五)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市政府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管理,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全力保障自来水厂的出厂水、经过供水管网后的二次供水和进入居民家庭的末梢水的水质,着力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检测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水平。现有环保机构、人员、装备已不能满足我市环保工作需要。市政府要加大投入,按照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的要求,增加人员编制,规范执法队伍,完善环保机构,加强市、县、乡三级环境检测、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坚持依法治污,提高监管水平,在重点废水排放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施,严厉查处个别企业擅自偷排、超标排放行为,实现环境监管自动化、数字化和经常化,全力打造数字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