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3-05-29 来源: 作者:管理中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2012年,我市坚持“4321”发展思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以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狠抓招商引资与环境优化,先后实施“百日攻坚”行动计划、“三个确保”等发展措施,我市县域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
      2012年,县域生产总值完成661.7亿元,占全市的66.5%,增长15.7%,增速超过全市3.5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增加值完成410亿元,占全市的68.6%,增长20%,增速超过全市5个百分点。县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5亿元,占全市的30.2%,增长23.8%,增速超过全市0.5个百分点。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4.6亿元,占全市的73.7%,增长30.5%,增速超过全市7.2个百分点。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8.4亿元,占全市的74.8%,增长15.7%。县域经济已成为濮阳赶超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2年,围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抓好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产业集聚区完成扩区调整,新增加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五个县的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239.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2.1亿元。各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更加明晰,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我市还出台实施了《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有效促进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2012年,市重点项目中有县属项目127个,年度计划投资241.5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分别占全市的47.9%、45.2%,各县也先后确定了一批县级重点建设项目。市委、市政府坚持领导分包、周调度、观摩点评等推进措施,各县也创新了“早餐会”、“大锅灶”等特色推进机制,有效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2012年,127个县属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5.5亿元,超过计划目标26.5%,项目开工率达到98.4%。
      三是夯实农业农村经济基础。五县粮食总产49亿斤,实现了“九连增”。农业农村五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五县植树1935.7万株,新造林成活率95.9%。新建、扩建51个设施农业园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36.2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1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四是做好招商引资和央企对接。通过举办濮阳二月二龙文化节、驻地招商等方式,各县引进了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31.1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3个,为县域经济发展积蓄了力量。积极对接中石油集团,成功争取对恒润石化、丰利能源、中博石化等企业支持,加快了台前县和范县的发展。
      五是加快新型城镇体系建设。各县按照全市“13363”城镇空间布局,通过建设改造、提升管理,县域中心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功能不断完善,面貌焕然一新。各乡镇集镇道路硬化、建筑亮化、立面改造综合提升全面推进。在建新型农村社区49个,2012年底10个社区基本达到入住条件。
      六是切实改善居民生活。持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力度,先后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县级医院建设、乡镇卫生院改造等惠民工程,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2012年,濮阳、清丰、南乐、范县、台前五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220元、15548元、15405元、13459元和13085元,增长13.5%、13.5%、13.1%、13.1%和13.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241元、8035元、7392元、5339元和5023元,增长14.2%、14.3%、14.3%、14.2%和14.2%。
      七是创新发展考评机制。坚持实施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今年又开展了“对手赛、挑战赛、跨区域赶超晋位”活动,鼓励县(区)之间开展对手赛,在市内找先进开展挑战赛,在省内找标杆开展跨区域赶超晋位。各县也建立健全了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完善了干部考核办法,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发展措施落实到位。
      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基础较差。各县都是传统农业县,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2012年河南省县域经济排名中,我市经济总量最大的濮阳县也仅居第33位,与省内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二是扶贫任务艰巨。2012年五县贫困人口43.4万,占全市贫困人口的95.2%,且大多分布在沿黄滩区,扶贫任务异常艰巨。三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各城镇之间快速通道骨架尚未形成,农村路网结构不尽合理,城区供水、供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四是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待提升。各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虽已明晰,但产业集群规模小,关联度不高,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产业集聚区相关配套服务功能有待健全。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工作
      2013年,围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握“一基”促“两化”,“两化”带“三农”这个关键,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发挥好城镇化引领作用,建设县域经济发展节点。把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产城良性互动。一是坚持改造与建设并重,加快片区、城中村改造等建设进度,提升县城品位。创新县城管理理念,强化城市综合执法,提升县城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濮阳县城、清丰县城、濮东组团与中心城区的对接联通。南乐、范县、台前三个县域中心城市要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周边的能力。二是扎实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在县城周边、产业集聚区内和小城镇周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时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滩区居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抓好在建社区建设进度和质量,集中力量完善医疗、教育、文化、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配套服务功能。同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2、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发展思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使其成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一是根据省委、省政府会议精神和濮阳产业集聚区发展实际,尽快出台推动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意见,支持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二是指导各县(区)统筹推动主导产业布局,濮阳县产业集聚区抓基础,做好新调整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清丰县产业集聚区抓配套,培育家具涂料、五金等配套企业,形成配套完整的家具产业体系;南乐县产业集聚区抓主导,围绕食品和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重点引进龙头企业,实现带动发展;范县产业集聚区抓链条,加快精细化工产业链条发展;台前县产业集聚区抓集约,重点推进羽绒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形成羽绒及服装加工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清华同方光电产业园、双虎中部家居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双一力动力锂电池、鸿宇工业装备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新视野光电LED、雪鸟羽绒制品深加工等一批项目。
      3、扎实推进综合开发,用好濮范台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用足国家、省对濮范台试验区的支持政策,推动试验区“三化”协调发展。一是尽快编制完成濮范台试验区内濮阳县、范县、台前县三个县的综合发展规划和交通、水利等濮范台试验区专项发展规划,引领区域联动发展。二是再谋划一批濮范台试验区重大建设项目,做好与省金融机构的对接工作,争取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三是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将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倾斜,争取中石油扩大产业扶贫范围,加快推进已开工的试验区项目建设。四是研究体制机制创新,争取国家、省各项加快经济发展政策的先行先试权,激发内生动力。五是制定濮范台试验区扶持资金整合使用办法,统筹安排扶持资金,最大程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承载能力。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集聚发展要素,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晋豫鲁铁路通道濮阳段建设,推进德商高速范县段、南林高速东延工程,开工建设范台梁高速、晋豫鲁铁路配套专用线、濮阳综合客运枢纽站等项目,构筑外畅内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二是推进220千伏濮阳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输变电工程。积极推进濮阳煤炭储配中心、河南煤化甲醇储备交易中心、台前吴坝煤矿等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建设国家级综合能源物流中心。三是加快各县城和小城镇的路网、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和城市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增强县城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
      5、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以实施农业农村五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工程、千亿斤粮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确保粮食总产保持在50亿斤左右。二是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生态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绿色生态为主导的高效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培育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力争将清丰阳子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国家级示范区。三是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对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6、大力发展服务业,增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力。服务业发展滞后、占比偏低,是濮阳县域经济的短板,更是发展潜力所在。发展第三产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一是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做好五县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规划编制并加快实施,为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打造坚实平台。二是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推进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开工建设佳美家居生活广场、世纪欢乐园等一批高端商业项目。加快推动石化能源仓储物流园区、国家级煤炭储配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深度开发龙文化、姓氏文化等资源,积极培育新业态,不断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大力开发清丰单拐革命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
      7、加快民生工程建设,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将有限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一是要落实好强农惠农各项政策,确保粮食直补、农资补贴、农机具补贴等资金及时兑付到位,做好保障性住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关系群众福祉的实事。二是努力扩大就业。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在组织好劳务输出活动的同时,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标准和水平。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做好残疾人工作,加快发展慈善事业。
      8、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抓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预留空间。一是推进水系和湿地规划建设。推进濮阳县、南乐县、范县引黄调蓄工程前期工作。推进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金堤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二是加强城乡面貌综合治理。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做好乡(镇)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油区土地污染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实现油地共赢发展。三是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各项工作措施。濮阳县污水处理厂、清丰姚庄污水处理厂等减排工程年内建成投用。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13年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以及各级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关心支持下,牢牢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坚持“4321”发展思路,立足早干、快干、多干,努力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