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3-07-19 来源:
作者:管理中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为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我市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作好准备,7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礼杰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财工委的同志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到市工业园区查看了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和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又分别听取了市发改委、统计局、工信局、商务局、人社局和供电公司等经济部门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报,进一步掌握了我市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计划执行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以及下半年完成计划的措施,并详细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现将调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市政府及各部门严格执行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决议,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攻坚克难,务实重干,全面推进工作落实,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赶超发展的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市上半年生产总值完成511亿元,增长12%,增速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58.6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完成352.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完成100.2亿元,增长8.1%。 (一)推进措施坚强有力。一是针对推进经济社会赶超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市人民政府带领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总体部署,坚持“4321”发展战略和“1234”工作思路,始终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越战越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二三五”赶超目标的要求,采取专题办公、政策倾斜、集中精力等措施狠抓工业强市核心战略实施、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加快发展的责任和动力,为顺利实现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赢得了主动。二是努力争取上级政策与资金支持,积极开展重大专题研究,项目谋划取得新成效。谋划了丰利石化100万吨丙烯及丁二烯生产基地、20万吨顺酐等29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721亿元,建成达产后有望新增利税236亿元。成功争取98个项目列为省定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30.08亿元,项目数量和年度计划投资额分别居全省第4位、第3位。三是着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逐步形成辐射力较强的服务业产业集群,构筑了第三产业发展载体平台。 (二)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03.57亿元,增长16.5%,居全省第3位。工业用电量24.52亿千瓦时,增长10.5%,增速居全省第3位。工业用电与工业运行态势基本吻合。 (三)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市夏粮总产30.3亿斤,实现“十连增”,新建扩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7个,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25万亩,完成生态工程造林16.5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态势良好。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84家,带动农户37.8万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37.6亿元,实现利税20.4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1亿元,增长26.2%,高于计划增速2.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重点项目进展加快,28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2.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60.7%,其中,98个省定重点项目中77个单独考核项目完成投资154.1亿元,占计划的66.7%。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8.23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1个百分点。全市招商引资态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08亿美元,增长30%,增速居全省第5位。 (五)消费市场和金融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75.79亿元,增长14.7%,增速连续五个月居全省首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43亿元,增长21.4%,居全省第6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45.47亿元,较年初增加108.4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2.56亿元,增长22.4%,增速居全省第3位,较年初增加45.9亿元。 (六)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民生事业逐步改善。上半年,预计城镇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17元,增长1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140元,增长12%。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9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3.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比市定和省定目标任务低了2个百分点。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教育、科技、卫生、人口计生、保障性安居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我市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 二是企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产品价格下降,挤压企业利润,造成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企业“用工难”情况突出,已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 三是要素“瓶颈”制约较为突出。金融机构信贷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尚未根本解决。土地指标缺口较大,环境容量对我市发展的“瓶颈”约束逐步显现,上半年环评部对我市的“流域限批”已经影响我市项目申报和建设。 四、几点建议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环境比较复杂,我们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加主动、更加扎实,确保完成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切实强化目标意识,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政府要加强经济运行监控,强化工作措施,找出自身差距、找准制约因素,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加大对建设项目的跟踪督查推进力度,推动招商项目尽快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形势,加大目标任务的分析督办考核力度,不断强化目标责任,保持和发展上半年的良好势头,全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二)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一要围绕赶超目标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重点抓好中石油、中石化、天能集团等大企业来濮阳投资项目的落实,拉伸延长精细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二要继续争取能源政策,加强谋划大项目储备,扩大经济总量,培育新的增长极。要结合国家、省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我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优势引进一批资金、科技、管理实力强的生态型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促进工业经济环保、节能、高效、可持续发展,提升濮阳综合竞争力。三要在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品牌商业企业招商力度,逐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培育新的增长极。 (三)全力搞好协调服务,努力破解要素制约。一要针对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要强化组织领导,整合全市资源,统筹协调解决。积极关注国家和省产业政策信息和投资动向,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盘子”,获得尽可能多的资金和土地指标支持。同时加大建设用地置换力度,从严建立土地利用绩效考核标准,及时清理占而未用或低效利用的项目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要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交流,引导金融机构用足用活国家有关政策,强化信贷服务和金融创新,加大信贷投放,增加对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贷款,助力企业化解融资难题。三要破解用工制约。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政策措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总结推广先进企业经验,引导企业提高员工待遇,积极营造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用工环境,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进一步抓好社会发展,努力改善民生。要着力优化就业环境,加强就业培训,努力扩大就业。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就医、就学、养老、住房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加大安全生产和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力度,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