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濮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与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3-12-17 来源:
作者:管理中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11月20日上午,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河南濮阳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了研究,同意提请本次常委会。今天,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将河南濮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和建设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国家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布局和要求 国家科技部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会同国家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国家农科院和国家农业银行实施了‘一城两区百园’ 计划,即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共建的农业科技城,国家西安杨凌、山东黄河三角洲农业科技示范区,各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已有118家)。制定了《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即实现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转化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引导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科技园区。 二、濮阳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获批情况 濮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原为开发区农业园区,始建于于1998年,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生态循环模式为载体,以高档鲜切花、设施果蔬为两翼的产业优势,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完备,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的农业科技园区。在省级园区评比中一直位于前列,是我省科普推广基地和六大花卉核心区之一,被农业部命名为工厂化育苗基地。今年4月份,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赵瑞东市长、邹东波副市长多次赴京、赴省科技部门协调;8月10日科技部组织的园区专家论证答辩会上,副市长邹东波对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现状、建设的必要性、总体规划、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情况作了汇报,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充分肯定。9月9日,我市农业园区被科技部、农业部等六部委批复为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期为3年。 三 、园区发展总体规划 园区发展规划委托国家农科院专家进行高端设计,规划体现了新型产业化发展和一二三产业的关联,突出风险投资体制机制。按照“完善、优化、提升、引领”的总体思路,力争到2020年把濮阳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区域第一、全国一流的园区。 园区按功能布局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核心区位于开发区王助镇和皇甫办辖区内,规划面积3万亩,农业人口3.8万人,分为5个产业区,即高效生态果园区、花卉设施果蔬种植区、科技创新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区。示范区为开发区及核心区周边地区,规划面积15万亩,重点发展与核心区产业关联度高、代表性强的花卉果蔬产业示范基地。辐射区涵盖濮阳市及河北、山东省相邻农区,规划面积100万亩。 园区建设分两个阶段,2013—2016年核心区建设任务初步完成,2017—2020年成为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典范。概算总投资18.74亿元,核心区各功能区建设投资17.5亿元、公共基础设施投资0.3亿元、基本预备费0.89亿元。园区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年产值11.29亿元,纯利润5.34亿元。 四、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为加快园区发展,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和执行组。园区实行市区共建、以区为主的建设体制,以政府搭平台、公司建厂区、公司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投融资助推、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运作模式,建设成带动濮阳现代农业发展、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新成果、提高农业资源利用、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循环农业发展,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示范区。 报告完毕,谢谢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