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3-12-17 来源: 作者:管理中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措施及成效
      濮阳市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金堤以南为黄河流域,金堤以北为海河流域,总耕地面积404.7万亩。境内共有大小河沟100条,所有沟河都是季节性河流,苦丰交替,枯水期长。全市年平均降雨量为571毫米,全市水资源总量3.9亿立方米,水资源匮乏。全市建有九个大中型引黄灌区,年引黄量10亿立方米,居全省各市之首。2010年以来,市政府及水利部门在市委、市人大和上级水利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监督指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以“龙乡精神杯”竞赛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2011年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一号文件精神,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推进农田水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三年来,全市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5.9亿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灌区配套、中小河流治理、南水北调濮阳配套等水利工程项目76个,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9万亩,达到342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19万亩,达到28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39.9万亩,达到174万亩。全市粮食生产实现10连增,为促进全市赶超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和保障。我市连续12年夺得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范县连续18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濮阳县连续14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
      (一)超前谋划,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紧抓机遇,认真做好水利项目包装储备工作,三年来共谋划水利项目17类52个项目,总投资136亿元,为争取国家投资奠定了基础。积极争取省水利厅加大对我市水利政策资金支持力度,2012年9月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支持濮范台试验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会议纪要,明确在政策扶持、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三年来,共争取国家、省下达我市水利资金12亿元,为提升全市水利设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我市九个大中型灌区设计引水能力311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409万亩。三年来共完成投资3.1亿元,对渠村、南小堤、彭楼三个大型灌区和邢庙中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了输水和节水能力。三年来,累计引黄河水37亿立方米,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态用水提供了保障。
      (三)防洪减灾薄弱环节建设明显加强。2010年以来,共争取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2个,总投资4.18亿元。投资1.13亿元,对金堤河实施了二期治理,重建危桥12座、闸站4座,堤防加培15.8公里,河道清淤15.6公里,完成清淤土方180万立方米。治理后金堤河的防洪除涝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基本解决了困扰我市多年的金堤河流域180万亩耕地的防洪除涝问题,修复了金堤河生态功能。投资2.68亿元对马颊河、潴龙河、永顺沟等7条中小河流重要河段进行治理,比全省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提前2年全部完成全市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投资3742万元,对马颊河大流闸、北里商等5座病险水闸进行了除险加固。全市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闸加固后防洪除涝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大力推进。大力实施田间工程配套和末级渠系建设,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三年来,投资2.6亿元对五个县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累计建设田间配套项目53万亩,使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严重滞后问题得到改善。
      (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提速。经普查,我市共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80万人。2005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至2010年共解决58.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2011年市政府决定全面提速,市水利部门自加压力,全力推进,2011年完成投资1.12亿元解决30万人,2012年完成投资3.2亿元解决70万人,2013年完成投资1.29亿元解决21.7万人,年内全部竣工通水。全市180万农民将告别苦咸水,吃上甘甜的放心水、健康水。2013年底全市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将全部解决,实现了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在全省提前两年率先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的目标。
      (六)南水北调濮阳配套工程进展顺利。我市是省南水北调11个受水市之一,年供水量为1.19亿立方米。该工程从南水北调总干渠35号口门至我市第三水厂,输水管线长度79公里,我市境内长24.4公里,总投资4.3亿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2014年汛后通水,城市广大居民将喝上甘甜的长江水。
      (七)引黄调蓄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按照“丰蓄枯用、冬蓄春用”和发展生态水利的治水理念,决定兴建引黄调节水库。市政府及水利部门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仅用10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濮阳引黄调节水库前期工作,创造了濮阳项目前期工作速度,为工程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水库由两湖组成,总占地8264亩,库容1612万立方米,总投资20.7亿元。2012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精心组织,克服困难,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14年蓄水,同时进行景观配套建设,2015年达到景观效果。同时南乐县杏元、濮阳县、范县三处引黄调蓄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八)高标准实施城区河道综合治理。河道是城市之脉,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和城区河道综合治理规划,克服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对新老马颊河、濮水河城区段39公里河道实施了清淤疏浚,修复河道生态功能。共完成土方100余万立方米,有力推进了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当前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农田水利基础薄弱,与建设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目前全市部分灌溉排水工程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日益突出。黄河滩区还有42万亩耕地是“望天收”。
      (二)资金投入存在很大缺口。尽管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逐步加大投入力度,由于水利历史欠账较多,资金缺口仍难以弥补。此外,还存在农田水利投资渠道较为分散,项目实施缺乏统一规划,“多龙治水”问题。
      (三)农村劳动力外出和农业比较效益低,农田水利兴修发动困难。 当前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妇女、儿童、老人,组织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十分困难。同时,农民非农收入比重明显上升,一些地方农民参与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投入政策、组织方式、管理模式都面临新的挑战。
      (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运行管理滞后于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工程维修基金落实困难,工程运行管理缺乏专职人员,产权制度改革不明确等问题,直接影响工程效益充分发挥。
      三、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措施
      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资的大好机遇,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以“龙乡精神杯”竞赛活动为载体,深化改革,真抓实干,再创水利赶超发展新局面。
      (一)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继续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加大整合水利项目资金力度,按照水利部门的总体规划,实施综合治理。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二)全面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持续实施好对渠村、南小堤、彭楼三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启动对王称固、于庄等6处中型灌区进行配套建设。
      (三)切实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以“龙乡精神杯”竞赛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搞好面上沟渠清淤疏浚工程。
      (四)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与运行管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建设质量。强化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足额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良性运行。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体制,实现“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管理目标。
      长期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加强监督和支持力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有力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市人大监督下,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再创水利建设赶超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