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发布时间:2016-02-26 来源: 作者:管理中心
各位代表: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是河南省形成现代化建设大格局、让中原更出彩的关键时期,也是濮阳爬坡过坎、奋力赶超的重要关口。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于准确把握趋势变化和阶段特征、实现濮阳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共濮阳市委关于制定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精神,市政府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我代表市人民政府作关于《纲要(草案)》的说明,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极为复杂、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帮助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围绕“4321”战略定位和“二三五”赶超目标,务实重干,克难攻坚,经济发展保持良好赶超态势,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33.6亿元,年均增长11.3%,是“十一五”末的1.7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78.9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倍;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71.8万吨,实现“十二连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70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晋豫鲁铁路、德商高速范县段、濮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文96储气库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重大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亮点纷呈。三次产业结构由13.8∶66.5∶19.7调整为11.8∶56.6∶31.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87家,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九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019亿元;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城镇化率达到40.5%。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功争取列为第三批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等。开放合作深入推进。先后与中国石化集团、华润集团、汇源集团、河南能化、德力西等500强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引进了天能集团、全友家私、丰利石化、上海金山濮阳精细化工产业园等一批龙头型、集群型企业和项目。五年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80个,累计完成进出口额、利用境外资金、利用省外资金分别达到32.2亿美元、18.7亿美元、717亿元。深化改革成效突出。市级行政审批深入推进“多评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三证合一”,组建市投资集团和市担保集团,成功申报城市公立医院第三批国家试点城市,农村“两权”确权登记工作全省领先。价格、财税、水利、交通、教育等领域改革均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90元,年均分别增长11%和13.8%;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6.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0万人次;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辖区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濮上园、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园场馆免费开放;生态市建设全面启动,“蓝天工程”“碧水工程”顺利实施;民主法治、依法治市全面推进,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大幅提高。
    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是建市以来濮阳经济社会发展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也是谋划运作创新特点最鲜明、干事创业氛围最浓厚、转型发展成效最明显、城乡面貌改变最显著、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这些成就是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狠抓落实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结果。
    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导向
    “十三五”规划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我市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深刻认识新常态下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环境和阶段特征。《纲要(草案)》系统分析了新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体上看,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赶超发展大有可为;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严峻挑战,转型压力前所未有。
    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但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正处于转折变革、分化重组的非常期。当前全省经济发展既处于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处于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重要关口。
    从自身条件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有利于我市培育壮大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集聚新优势新动力,实现后发赶超。国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我市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动力活力。国家“一带一路”、郑州航空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我市成为融合对接京津冀、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三大经济区的枢纽和前沿,承接产业转移。国家加大对扶贫开发、城乡一体化、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我市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全面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加快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动力不足、城镇化加速与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等诸多矛盾,传统产业扩量提质遭遇瓶颈、新旧增长动力转换艰难,城市竞争软实力不强、极化效应加剧区域竞争,民生保障和资源环境约束依然明显、各种风险矛盾逐步显露,能源、文化、生态等独特资源优势和改革开放潜能释放不够等突出问题亟需解决。
    总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三五”时期,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深刻认识我市处于爬坡过坎、奋力赶超的重要关口,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妥善应对转型困难和风险挑战,努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提出了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引领,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总抓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坚持率先转型,实现三量齐升,进入全省省辖市第一方阵”为总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着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引领,着力优化结构,着力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
    《纲要(草案)》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突出责任担当,坚持赶超发展;突出转型升级,坚持创新发展;突出统筹兼顾,坚持协调发展;突出生态宜居,坚持绿色发展;突出激发活力,坚持开放发展;突出民生优先,坚持共享发展。
    《纲要(草案)》力求充分体现市委《建议》精神,在分析趋势、立足优势、提升位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濮阳发展的战略定位,即将濮阳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与京津冀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接的桥头堡、豫鲁冀三省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天然气输配中心、国家改革创新先行试验区、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纲要(草案)》按照全面反映五大发展理念、符合市情、贴近民生、问题导向的总体原则,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一致、与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目标体系相匹配、与县区规划和专项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市“十三五”规划目标体系。总体目标与《建议》衔接一致,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定性描述。在指标体系上,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4个方面共30项具体指标。在指标选取方面,与“十二五”相比,保留或基本一致的有12项指标,调整增加的18项指标重点强化了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补齐短板、改善民生的发展导向;与省指标体系相比,参照省设置了27项指标,考虑到我市实际情况,增设了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等3项指标。在指标值确定方面,既力求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又立足客观实际,充分考虑可持续性。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经济增长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8.5%以上。这既符合《建议》的要求,又是确保完成国家、省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满足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的要求;从我市的基础支撑条件看,这个目标吻合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变动趋势,经过努力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有利于鼓舞士气、提振精神、吸引投资,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与此同时,着眼于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纲要(草案)》还提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速分别达到9%、10.6%;服务业比重预期达到3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预期分别达到56%和42%左右,进一步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19.1万人,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以及地表水质量和空气质量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省下达计划。指标体系按属性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民生改善和节能减排方面的约束性指标,要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县区,纳入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确保如期完成。
    三、“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创新发展,培育富裕濮阳新优势。围绕加快动力结构转换、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纲要(草案)》提出,顺应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发展动力转换的趋势,从突出产业升级带动、科技创新驱动、人力资源支撑、创造新需求新供给等方面,明确了推动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全面小康,产业是基础、是支撑。《纲要(草案)》提出,要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传统优势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一是再创工业发展新优势。持续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312”先进制造行动计划,突出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导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构建竞争优势明显的制造业新体系。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上游、做精做细下游,推进石油、煤、盐和天然气化工融合链接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千亿级油煤盐气联合化工基地和中部地区重要的高端化工产业承接基地;按照“能源装备高端化、农机装备特色化”发展思路,打造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装备制造生产基地;做大粮食深加工、做强肉制品加工、做优果蔬品加工打造知名品牌,提升食品产业层次和品牌知名度;打造中部家具产业基地、壮大板材加工规模、延展制浆造纸链条,打造三省交会区域性现代家居加工营销中心;突出产业链条延伸和终端产品开发,打造国内重要的羽绒系列产业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中部地区重要的家电产业园和新兴的电气制造产业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产业发展新趋势,挖掘新兴产业发展潜力,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新的产业支撑。在具体举措上,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产业特色,重点实施“312”先进制造、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打造超3000亿级化工产业基地、超1000亿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食品制造产业基地,培育家具制造、羽绒加工、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12个超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实现服务业发展新突破。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于支撑产业升级、有效扩大就业、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纲要(草案)》提出,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在生产和生活环节注重新业态发展、新技术应用和新热点培育,加快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引领和带动传统制造业升级,重点打造国内重要的石化能源物流基地、国家煤炭储配中心、三省交会区域最大的家具及羽绒物流中心;建立分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建成连接中原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金融服务枢纽城市;以“智慧濮阳”建设为契机,构建便捷高效的智能化城市应用和管理体系。拓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和效益,强化“中华龙都”“杂技之乡”文化品牌,打造辐射三省、对接环渤海的区域性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专业化、个性化健康养老服务,以创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为目标,将濮阳打造成为豫鲁冀三省交会区域性健康养老中心;加快形成布局科学、集聚能力较强的商贸网络体系,建成对接京津冀、辐射冀豫鲁的重要商贸城市。在具体举措上,突出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特色商业区生活性服务功能,合理布局服务业专业园区,提升服务业发展载体,提升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三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品牌农业。重点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都市生态农业培育工程等三大工程,建成131.26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5个规模养殖产业集群和5个特色种植业产业基地,打造“一圈、两带、两园”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服务推广体系,推进农业全程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健全金融支农机制,创新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四是深入推进“互联网+”产业行动计划。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速互联网与产业渗透融合,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重点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三大行动计划,重点在化工、食品、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开展智能工厂试点,提高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三省交会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培育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关于构建现代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纲要(草案)》提出,突出把创新摆在区域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和科技创业家摇篮城市。一是推进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围绕工业、农业、民生等重点领域,突出需求牵引,重点突破一批制约本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在先进装备、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及新医药等5个工业领域实施创新工程;以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等为重点,重点在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农业微生物、农业防灾减灾等5个农业领域实施创新工程;促进本地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重点在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发展、环境保护等4个民生领域实施创新工程。二是发展壮大自主创新载体。实施创新平台载体升级工程,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丰富壮大自主创新载体,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推进创新创业型濮阳建设。三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方培育创新创业主体,积极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载体,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建立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创建省级创业型试点城市。四是健全鼓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和利益导向机制,统筹安排各类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资金,建立创新创业辅导制度,推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试点政策。
    关于强化高素质人力资源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具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纲要(草案)》提出,把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作为加快动力转换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形成人才支撑引领发展的新局面。一是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坚持“六路并进”,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和职教攻坚工程,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技能人才综合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完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全面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二是大力培养集聚高层次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工程,出台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聚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三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建立多元化人才投入体系。健全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清除人才流动限制。壮大企业家队伍,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关于培育发展新需求新供给。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结构性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纲要(草案)》提出,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动结构性改革,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在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投资与消费更好结合中,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拉动力。一是持续扩大有效需求。实施消费促进工程,促进汽车、住房、家居家电等传统支柱消费领域升级换代,支持服务、信息、绿色、时尚、品质等新兴消费,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稳步扩大居民消费;优化投资结构,实施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重大投资工程,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重点投向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基础设施等领域。二是大力推进供给创新。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化解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有效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协调发展,描绘魅力濮阳新画卷。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纲要(草案)》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日趋凸显,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艰巨而紧迫的一项任务。《纲要(草案)》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为重点,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抓手,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关键,推进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一是构筑现代城镇体系。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综合提升中心城区,组团发展濮阳县城、清丰县城、濮东工业区,加快推进南乐县、范县、台前县三个县城发展,按照“两横一纵”轴带布局,发展壮大小城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培育形成“一核三点三轴带”城镇发展新体系,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6%左右,力争中心城区集聚人口达到100万人,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濮阳县、清丰、南乐、范县、台前等县城集聚人口分别达到30万人、25万人、20万人、20万人、16万人。二是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建设“九河贯城、九湖映城、五泽(湿地)润城”的城市水系,形成“四林润城”的生态绿系,打造生态城市。实施“宽带濮阳”和大数据战略,加快“三网融合”,打造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通信信息枢纽和互联网经济新空间,推进智慧城市。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布局城市公共文化休闲空间、华夏历史文化长廊、文化公园和具有濮阳文化内涵的城市雕塑群,建设人文城市。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有序推进城市立体开发,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设美丽宜居城市。三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发挥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综合带动作用,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城市和城镇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完善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土地保障机制,创新资金多元筹措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着引导生产力布局、沟通城乡交流、服务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作用。《纲要(草案)》提出,重点推进城镇、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及互联互通,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一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五网四厂两道”建设为重点,实施城市道路交通、供水设施、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水系、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生态绿地、地下综合管廊等七大工程,积极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二是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打造以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主导,农村公路、通用机场等为辅助的“立体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区位优势转变为交通优势。建成郑州经濮阳至济南快速铁路、范台梁高速等项目;开工建设濮阳至潢川铁路、濮阳至商城高速、濮阳通用机场等项目;规划建设濮阳至豫东北机场快速通道,形成对接周边的快速联运线;推进濮阳至开封城际铁路、濮阳至鹤壁城际铁路、濮阳至郑州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京九客运专线过境濮阳,形成“升”字型铁路网络、打造“三纵三横”高速公路框架、构建“九横七纵”干线公路体系。通过晋豫鲁铁路,建设濮阳“无水港”,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公铁海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建成省际交会区域交通枢纽。三是建设现代能源保障体系。积极融入国家能源通道建设,加大外部资源引进力度,强力推进中原油田石化总厂扩能改造、文23战略储气库、日濮洛原油管道、国家煤炭储配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LNG生产加工、调峰设施和加气网络建设,打造国家级综合能源保障基地和天然气输配中心。加快支撑电源和坚强电网建设,建成濮阳豫能2×60万千瓦机组、仓颉500千伏变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台前2×100万千瓦机组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拓展天然气利用,加快终端用能清洁替代。推动能源系统集成优化,加强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网建设,构建能源互联网和智慧能源系统。四是建设安全高效信息网络体系。强化信息基础网络支撑,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信息兴业,建设一批综合服务、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覆盖全流程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五是建设和谐的水利支持系统。继续推进引黄调蓄、引黄入冀补淀、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防洪防涝、水资源安全、水生态建设、水利机制保障四大体系。
    关于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既要努力满足人民物质需求,也要努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纲要(草案)》提出,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弘扬濮阳“三李”精神,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论引导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文明濮阳建设,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一是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倡导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发扬濮阳“三李”精神,实施濮阳人文精神、文化铸魂等工程,打造濮阳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濮阳”。二是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普及覆盖、均等化。结合农村实际和群众文化需求,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加快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杂技艺术学校与中国名校的联合办学力度,整合杂技资源,推进杂技演艺产业转型升级,将濮阳打造成为国际杂技名城。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濮阳杂技文化、龙文化、红色文化、姓氏文化等资源开发,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集聚区。四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和文艺院团内部机制改革,鼓励政府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外包,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三)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濮阳新家园。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纲要(草案)》提出,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建设美丽宜居濮阳。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一致。严格按照生态红线要求,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根据省划分的重点、限制、禁止开发区三类功能区,实行分类管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二是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围绕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完善,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建立绿色发展模式,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倡导节约资源、健康文明的生活模式和消费模式,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加强生态体系建设。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城市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构建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功能符合的生态系统。加快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构筑“两区两带”生态安全格局。加快生态湿地保护区建设,推进濮阳县、台前县等湿地公园建设,增强生态涵养功能。按照“三带一圈”的林业生态空间布局,构建高效多能可持续的林业生态产业体系。完善生态文明体制,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四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确保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施蓝天工程,加强生产性污染、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等综合整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明显提高。实施碧水工程,开展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全面消除城市河流黑臭水体,加强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推进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预警体系,加大环境污染监管力度,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五是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以强化约束性指标为导向,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目标“双控”责任制,加强全过程资源能源节约管理,打造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排。集约节约土地资源,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合理调配和节约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开展重点行业节水改造。加强矿藏资源开发和管理,加强盐、煤炭等资源地质勘查,增强后备资源保障能力,规范资源开发秩序,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合理补偿机制。
    (四)开放发展,催生活力濮阳新动力。开放是经济赶超发展的有效路径,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红利。《纲要(草案)》提出,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机遇,坚持对外开放、区域合作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以开放促转型、促赶超、促跨越,以改革创红利、增动力、促发展,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
    关于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国家“一带一路”、郑州航空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濮阳开放创造了难得机遇。《纲要(草案)》提出,积极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拓展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以全面扩大开放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一是持续推进开放招商。创新招商理念,推进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向依靠优质服务招商转变、以单个项目招商为主体向以功能区块整体招商为主体转变,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一批基地型、龙头型重大项目。二是完善开放平台。加快检验检疫机构建设,争取尽早设立海关机构,谋划推进铁路口岸和内陆无水港建设,建立濮阳口岸业务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与自由贸易区开放程度、功能设计、监管体系接轨的濮阳跨境贸易综合平台。三是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合作。推进传统出口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打造具有濮阳特色的出口产业基地和品牌。四是加强区域合作。全面加强与中原经济区其他城市的战略联系,重点强化与郑州市的战略合作,加强与新乡、安阳、鹤壁、菏泽、邯郸等周边城市合作。五是持续深化油地合作。继续推进油地双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开创油地合作发展新格局。
关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求。《纲要(草案)》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带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突破,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努力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一是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人才、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平交换;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实施公私合营(PPP)融资模式,充分发挥金融市场融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挂牌融资;加快推进价格、财税等各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营造利于市场主体培育的制度框架和政策环境。二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积极推广一门受理、联审联批、多证联办等审批服务模式,建立全流程公开审批机制,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覆盖各类市场主体的失信惩戒机制。改进市场监管方式,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五)共享发展,谱写和谐濮阳新篇章。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民生优先,突出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着力构建均等化、广覆盖、可持续的公共服务新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人民富裕、和谐文明的新濮阳。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黄河滩区是我市乃至全省最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短板地区”。《纲要(草案)》提出,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转、扶、搬、保、救”五条脱贫攻坚途径,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通过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滩区居民迁建、社保政策兜底、临时救助扶危济困等举措,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确保2018年濮阳县贫困县摘帽,清丰县、南乐县、开发区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019年,范县、台前县两个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020年,全市19.1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二是强化扶贫开发保障体系。落实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市、县、乡逐级负责、签订责任书,实行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户的工作机制。健全脱贫工作责任考核、财政扶贫投入、定点扶贫、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贫困县考核约束退出等五项机制。
    关于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近年来,我市连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办成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但与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期待仍有差距。《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民生优先,突出建机制、守底线、补短板、促公平,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切实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使濮阳人民更富裕、社会更和谐。一是优先发展现代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一批城乡幼儿园、中小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发展高等教育,实施高职专本科院校“3+2”工程,逐步实现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独立举办本科院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等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二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各类创业主体,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就业援助,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统一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实现社会保险异地顺利转移和即时结算,全面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构建多元化新型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保障儿童妇女老人等群体基本权益,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五是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体育设施等建设工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和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全面落实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关于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纲要(草案)》提出,加强社会精细化治理,着眼“双安”、推进“双治”、强化“双基”,深入推进“平安濮阳”建设,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加强基层综治基础设施、群防群治队伍和技防建设,加快构建“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完善社会治安形势“三色”预警通报制度,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完善各类社会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二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协调联动,信息共享,动态管理,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现代化和高效能。三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健全地方法规体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建设法治社会。
    为保证“十三五”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的顺利完成,《纲要(草案)》在最后一部分专门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强调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健全规划体系和实施管理,完善重点任务落实机制,强化财力保障,加强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完善规划考评体系,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为完成“十三五”规划、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