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理论研究
关于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4-25 来源: 作者:管理中心
    在我市推进农贸市场建设的过程中,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市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更新观念、开拓思路,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作步伐,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东波带队,市人大财工委和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一行7人,于2015年11月3日至9日,先后对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和山东省青岛市、日照市、淄博市等五地市的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此行调研亲身感受了上述五市在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超前理念,目睹了他们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农贸市场成功范例,从中看到了我市在市场建设管理上存在的差距,也看到了我们今后在市场建设上大有可为的乐观前景,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很受鼓舞。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市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主要特点
    (一)布局完善优化,市场交易繁荣
    虽然江苏、山东五市处在农贸市场建设的不同阶段,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但从数量到规模均发展迅速,已基本形成了总量充盈、布局合理、蓬勃发展的农产品购销体系。如:青岛市以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为目标,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步伐,城区建设农贸市场98个,总建筑面积约30万㎡,每万人拥有农贸市场标准达到1000㎡,实现年农产品零售交易额120亿元,承担了全市80%以上的农产品流通任务;连云港市新建、改建城区农贸市场46个,总营业面积23.6万㎡,年交易额38亿元,承担着城区90%市民的“菜篮子”需求,左右着城区90%的菜价形成。徐州市提出“市民买菜不超1000米”的工作目标,持续加大农贸市场新建、改建力度,完善农贸市场布局,切实做到了农贸市场覆盖全城,目前共有农贸市场71个,总营业面积37.9万㎡,年交易额近60亿元。
    (二)标准化改造深入、取得成效显著
    农副产品关乎国计民生,农贸市场事关城市形象,上述各市都高度重视农贸市场对服务市民、促进就业、提升城市形象的关键作用,以市场硬件设施标准化改造为突破口,狠抓规范管理,已根治农贸市场“破、旧、脏、乱、差”等顽症,打造了农贸市场“齐、畅、亮、美、静”的亮丽风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如:青岛市按照商场化、超市化的标准对农贸市场场地环境、设备设施、卫生状况、经营管理和消防安全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2010年将57个标准化农贸市场新建、改建项目列入市重点工程,目前已新建市场32个,改造提升市场22个,回购改造3个;徐州市在第一轮升级改造完成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3年计划,每年计划改建或新建20—30个农贸市场,力求2018年城区标准化农贸市场达到110个;连云港市自2011年起,经过3年多的推进,共完成32个城区菜市场建设和改造,改造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计划开展第2轮提升改造,用2年左右时间,采取内部提升、原址翻建、搬迁移建3种形式,重点对关键区位的35个农贸市场再次提升,改建面积14.5万平方米左右。
    (三)菜篮子地位突出,公益性落实彻底
    五市都把农贸市场建设作为“市长菜篮子”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牢固树立了“抓农贸市场就是抓民生”的意识,采取不同方式确保市场的公益性。如:青岛市连续4年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列入“市办实事”,按照市区两级财政1:1配套、每平米500元的政策标准入股农贸市场,但财政股权 “计红不分红”,红利主要用于摊位费补贴、价格补贴、摊位回租、增资用于设施设备维修改造,以此降低经营户成本,降低菜价。城区60个公益性改革后的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周边10%。徐州市始终坚持市、区两级财政投资控股,新建项目按照每平米1500元的标准先期投资,建成后先期投资未达到51%的,由市、区两级财政同步追加。对现有农贸市场采取回租、回购的方式确保政府控股。有效解决了政府在农贸市场建设管理中“指挥棒”失灵的问题;连云港市为进一步体现农贸市场公益性质,根据农贸市场改造方式不同形式给予财政资金补贴,市场内部装饰装修的补贴200元/平方米,翻建和迁建的补贴500元/平方米,室内钢结构的增加补贴300元/平方米。同时,免收改造项目的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登记费,规划咨询费等市本级财政收费项目。
    (四)现代化程度高,市场前景广阔
    各市均积极探索创新农贸市场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和交易方式,推动农副产品交易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呈现出传统型农贸市场向信息化、网络化转型升级的良好趋势。如:连云港市大力推广微信二维码摊前公示制度,消费者通过微信扫描可以准确查询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场摊位各环节信息,实现了食品安全方便快捷追溯。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实现在线预定或送货上门服务,极大便利市民生活;徐州市推行“农副产品购物一卡通”,市民办理IC卡后充值,可在任何农贸市场刷卡消费,由市场主办单位对农产品经营户统一结算,有效避免了市民小额消费找零的麻烦;青岛市民生商贸城成功打造“农副产品大宗交易网站”,为农副产品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目前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占到市场总交易额比重的30%,实现了农副产品从“摊位批发、现钱现货”到“轻点鼠标、物流天下”的现代商贸格局。
    (五)大型农批市场蓬勃发展,龙头带动作用凸显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中,大型农批市场是龙头、是关键,直接左右着当地农产品零售价格,更是食品安全保障的源头。各地市靠资源整合和大手笔的项目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农批市场小、散、弱的问题。如:青岛市共有粮油、蔬菜、水果等大型农批市场40个,占地面积60亩以上19个,年销售额503亿元,仅城阳蔬菜水产品市场年销售额就达280亿元,年交易量158万吨,在全国农批市场名列第五;连云港市大型农批市场10个,实现年交易额190多亿元。重点培育的四季农产品交易中心占地80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投资10亿元,年交易额29亿元,拥有蔬菜、水果、粮油、禽蛋等十大功能区,是目前苏北、鲁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现代化管理程度最高的大型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

    二、五市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市都成立有高规格的领导机构,普遍由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强有力的办事机构,办事机构人员普遍高规格配备。如:徐州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任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抽调发改、财政、建设、环保等部门业务人员集中办公,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协同推进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淄博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任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连云港市专门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等15个部门和各县区“一把手”为成员的市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区政府、园区管委会也全部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牵头单位和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了工作责任体系。
    (二)编制高标准规划,多措施严格落实
    五地市都将农贸市场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来抓,均在摸清底数,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本地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这些规划对当地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给于准确的发展定位,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目标高,前瞻性、指导性、操作性很强,避免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的随意性,对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青岛市对城区农贸市场建设进行定点、定量控制,按照布局合理、方便市民的原则,规划配置了城区农贸市场208个,构筑了青岛市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区级市场为骨干、小区级市场为基础的容量充足、分级明确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徐州市《主城区农贸市场布局规划》进一步规范主城区农贸市场建设、规划和管理秩序的同时,还以人大立法、政府出台管理办法、赋予主管部门职权等方式,规范规划变更程序,保证规划的严肃性,确保规划的严格实施;连云港市出台了加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意见,规定凡城区规划范围内所有的农贸市场新建、改建、扩建、合并、分离、迁址的,必须经过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提升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办理,避免市场资源割据、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实现市区农贸市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五地都积结合本地实际,针对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改造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同时都设立了专项引导资金,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徐州市出台《农贸市场产权管理办法》,设立农贸市场建设专项基金,每年从市财政拿出1—2个亿用于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提升。对整合搬迁市场,政府给予两年扶持期限,第一年所有费用全免,第二年费用减半。并将搬迁目标下达各区,进行目标考核,年底给予100万元的目标完成奖励资金(市、区财政各半);青岛市出台《关于加快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意见》,重点培育10大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先后筹措资金近10亿,建设了2.5万㎡国际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连云港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立了农场市场升级改造专项资金,3年内财政累计投入2722.5万元用于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同时免收农贸市场改造项目的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市级留存部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登记费,减半收取规划咨询费。
    (四)争当试点城市,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五市都紧紧抓住各自所处的国家发展战略机遇,争取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对口项目扶持,得到了高含金量的政策和可观的资金支持。如几个地市在建立肉菜追溯体系时都得到国家4000万元以上的资金支持。在农产品市场的配套设施建设中,向国家争取资金也都在6000万元以上。仅青岛一市就争取到国家“双百市场工程”扶持资金1195万元和国家现代农产品流通示范区建设扶持资金2000万元,以此打造了城阳蔬菜、平度南村蔬菜、胶州丁家庄一批全国知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几点启示
    五市在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他们解决存在的诸如:大型农批市场建设缺乏与周边市场的衔接和与发达地区的承接,造成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个别地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工作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市场建设标准不高,配套设施设置不足等问题。对我市加快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都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一)加快我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必须全面规划
既要有站位高远的战略规划,又要有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空间布局规划。规划要符合集约发展,合理竞争的要求,避免发展的盲目性和不可持续性。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规划执行到底,确保规划的严肃性,一经论证审批,不得随意变更。
    (二)加快我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必须强化领导
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既要有高规格的指挥机构统领全局,又要有分工负责的领导机构分块推进,还要有责权统一强有力的办事机构。要整合相关的职能,整合相关的资源,避免出现职能交叉、推萎扯皮现象。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确保工作效率。
    (三)加快我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必须突出公益
农贸市场主要发挥的是社会效益,其投入产出比很低,具有极强的公益性,纯市场化难以推动其良性发展,应由政府主导,突出公益性投入;要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整合商贸物流业、城市配套等方面扶持资金,建立农产品市场发展专项基金,独资或入股建设一批公益性农贸市场,同时在用地、税费等方面,也应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确保农贸市场公益性地位得到巩固。
    (四)加快我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必须集聚发展
要借助我市地处冀鲁豫三省交汇的区位优势和中原地区产粮大市的资源优势。借鉴先进地市成功经验,通过现有资源整合,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打造5—10个销售额过20亿元的大型农批专业市场,重点培育3—5个销售额过百亿的旗舰型农产品交易中心,迅速大幅提升我市农批市场的辐射力带动能力。
    四、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准确定位
    民生无小事,农贸市场即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也是与人民群众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民心工程”,要站在完善我市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总体形象,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高度,认识城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同时,农产品市场是三产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服务业重要的载体和抓手。根据外地市的先进经验,蓬勃发展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市民就业,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要将农产品市场作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营造氛围、优化环境,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加快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步伐。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理顺体制
    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三产服务业,职能跨度大,一个部门很难整合其他部门的职责,很难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借鉴先进地市的普遍做法,建议整合相关部门一部分职能职责,组建专门机构或委托专业管理队伍,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专门的指导推进,以便于上下对接,左右协调。同时,进一步夯实相关部门在农贸市场规划建设中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建立农贸市场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部署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各项相关工作的高效率开展。
    (三)进一步完善规划
    要加强我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的战略性研究,加快制定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的具体工作流程,确定我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明确节点,加快实施;同时,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补充完善《城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确保《规划》始终与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借鉴外地市大型农批市场发展的经验,编制我市“农副产品展示销售市场园区”专项规划,引导我市旗舰型农批市场快速发展。
    (四)进一步扶持引导、加大投入
    严格贯彻落实好我市现有农贸市场扶持发展有关政策,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我市农贸市场发展的配套政策,包括财政、土地、税费、金融信贷、交通管理、水、电以及市场规范等方面的有关扶持政策和办法,用政策和环境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扶持项目发展,为我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发展的软环境扫清环境阻滞和政策障碍;同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开展农贸市场回租、回购,确保市、区两级财政控股,增强政府对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力度,推动我市城区农贸市场公益性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