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12-20 来源: 作者:管理中心
(2017年12月)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


市人大常委会:

十九大报告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再次部署,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推进脱贫攻坚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人大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多次组织搬迁扶贫、产业扶贫、防止脱贫返贫问题等专题调研。今年11月份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西良带领下,农工委对扶贫攻坚实施意见出台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委托5个县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有关要求,强化问题导向,创新扶贫方式,精准施策、多措并举,脱贫攻坚工作实现良好开局。2016年,全市完成4.1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任务,10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8.18%下降到6.5%,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22元,增长率为8.5%,增幅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逐级夯实责任。成立市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负责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落实。乡村两级严抓组织实施和任务落实,形成了高位推进、注重实效的良好局面。清丰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各县委常委、副县长为副指挥长,23个县直各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清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责任分工,相互配合、统筹协调,强力推进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开展。范县制定出台了《范县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范县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划分及追究办法》《范县督查问责实施办法》等,逐层列出责任账,逐级签订责任书,逐项明确责任人,着力构建责任清晰、层层联动、人人有责、合力攻坚的“十级责任体系”大格局。

(二)筹集整合资金,强化投入保障。2017年全市统筹整合各类扶贫资金132589万元,安排扶贫项目297个。各县区均建立了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调度例会制度,及时通报资金拨付进展情况,强力推进项目和资金拨付进度。截止目前,已经完成项目162个,占54.5%;在建项目131个,占44.1%;未开工项目4个,占1.4%;已拨付资金106455.7万元,占80.29%,圆满完成了省定目标。为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制定出台了《濮阳市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实施办法》《濮阳市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以及《财政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监管办法》《濮阳市扶贫资金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安排各县财政局、审计局对各县2015年度、2016年度扶贫资金进行全面查改和专项审计,要求严格按照县级报账制有关要求,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核算、专账管理、封闭运行,完善拨款、记账及内部稽核控制制度,建立了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的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三)积极探索创新,开辟脱贫新路径。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出特色、出成效。探索出“党建+扶贫”、“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渠道,成功销售濮阳县、范县滞销莲藕7万余斤、清丰县辣椒20万余斤。推出了“农险+就业”扶贫项目,吸纳贫困人口协办农业保险,促进了农村扶贫由“输血”向“造血”的机制性转变。探索“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新模式,加强转移就业脱贫。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387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9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22131人,90%以上实现就业创业。

(四)工作重点突出,推进坚实有力。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村脱贫的工作重点,围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注重政策扶持,强化产业支撑,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强力实施精准扶贫五大工程,2017年新建精准扶贫就业点107个,直接吸纳贫困人口1424人。截至目前,全市就业点共销售产品2835万件,销售额20.1亿元,纯收入1.3亿元,上缴税金1094.9万元。通过支持带贫企业、土地流转、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等措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植(含林果)、规模养殖,支持带贫农业企业125家,流转贫困户土地2805亩,支持自主创业贫困户411户,直接带动贫困人口1.1万人增收。稳步推进滩区迁建,按照全省迁建工作推进方案,建立台账,强化监督,加压推进。目前,我市第一批试点安置区建设基本完成,共搬迁1620户,旧房拆除1390户,第二批濮阳县和台前县迁建试点正在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同时积极谋划了2017—2019年黄河滩区三年迁建规划,三年计划搬迁24301户、86151人,其中2017年首批搬迁5296户、19076人,安置区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项目覆盖面小,持续增收效果不明显。目前我市很多贫困村产业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产业、金融、就业等政策措施相对滞后,缺少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从产业项目建设中受益的农户覆盖面还不够大,农民增收困难、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贫困户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贫困村村支书年龄偏大、观念陈旧,个别贫困村存在人心散、班子弱、能力低、管理乱等问题。大多数贫困人口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消极,个别贫困群众存在“穷怕了不敢想、穷惯了等靠要”思想,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造血功能不够,贫困问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扶贫工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力量相对不足。一些驻村干部不熟悉基层工作,在协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级扶贫规划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驻村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除完成政策性项目申报外,对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存在畏难情绪,有等、靠、耗思想。另外,扶贫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扶贫任务艰巨,现有编制人员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三、意见与建议

(一)立足本地实际,着眼长远规划。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和突破,要立足本地实际和特色资源,建立系统、全面的产业保障体系。落实入学、就业、就医、大病救助等各项惠民政策,确保贫困群众有较大的获得感。同时,要在脱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系统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确保脱贫攻坚既能短期见效,更有长期效应、可持续发展,真正带领困难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和全市人民一道奔小康。

(二)摸清贫困原因,精准分类施策。要在进一步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找准致贫的“个性化问题”,对贫困家庭分类施策,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要通过政策性社保兜底实现脱贫;对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贫困家庭,要通过医疗救助和社会救助实现脱贫;对因学致贫返贫和有劳力、有文化而无技能的贫困家庭,要通过教育资助、技能培训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 

(三)扶贫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创造干事创业的途径和载体,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励他们通过辛勤努力脱贫致富。要加强宣传教育,把国家相关扶贫政策给贫困群众讲清讲透,组织群众参观扶贫项目成果,激发斗志。同时,要整治软弱散村组织,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通过村干部示范带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四)培养“精准”人才,壮大扶贫队伍。要实现精准扶贫,人才是关键,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 “精准”人才队伍,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础。要加强对专业技术型、复合管理型人才的指派与培养,构建驱动扶贫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同时,要加强对扶贫人才信息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增强针对性,避免应付任务、走走过场、虚造声势等现象发生。脱贫攻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加强协调调度,整合帮扶资源和力量,形成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积极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合力推进,确保全市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