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计划审查委员会关于濮阳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濮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濮阳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会前,市七届人大经济委员会对《报告》进行了初步审查。大会期间,计划审查委员会认真听取了各代表团审议意见后,对《报告》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计划审查委员会认为,2017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发展新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以赴打好“四张牌”, 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生态环境与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改善、社会事业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经济下行和环保治理双重压力,传统产业增长动能乏力,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支撑的动能还不够强劲;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较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贡献率不高;城镇化水平不高,基础支撑能力有待增强,生态环境需要改善,民生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我市“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计划审查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综合考虑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市的发展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与我市“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落实计划的工作部署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主要目标和总体安排可行,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建议大会批准《关于濮阳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濮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为完成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代表审议意见,计划审查委员会建议:
(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自主创新示范为引领,集聚创新资源,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双创”服务,加强创新引领型平台建设和人才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更加广泛应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经济发展质量优势。
(二)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推进各项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促进“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维护金融稳定,继续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投融资体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在更大程度上释放制度生产力。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系统谋划我市融入全省“三区一群”建设,进一步完善开放平台、打通开放通道、拓展开放领域,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我市优势产业走出去,在融合发展中创造新优势,打开新空间。
(三)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开展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活动,切实落实和完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降低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支持、激励和保护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特色优势,加快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实体经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环保、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中心城区综合提升工程,提升中心城区核心带动能力;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动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落地见效,全面增强城镇综合竞争实力,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切实加快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
(五)着力加强生态建设,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实施生态水系、森林生态景观建设等工程,持续加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力度,狠抓污染源头控制和末端排放治理,促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明显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建设。加强节能改造,推广清洁低碳技术应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六)着力落实共享发展,推进民生持续改善。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推动高层人才创新创业。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高质量完成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