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30 来源:濮阳人大 作者:濮阳人大

关于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

调研报告

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调研组

(2023年6月)

 

市人大常委会:

坚持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和国家对卫生健康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工作安排,5至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翠带队,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龙区胜利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区开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发区昆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邵乡卫生院、寨里村卫生室等地,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详细了解我市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体制机制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由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以及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实地查看、座谈、走访、委托县(区)人大同步开展调研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听取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稳步推进健康濮阳建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教训,建机制、补短板、强基层、提能力,加快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完善,公共卫生安全防护机制逐步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战大考中,我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一是传染病防控能力持续增强。全市7家疾控机构均建有PCR实验室,在全省首家实现24小时完成一轮核酸检测。免疫规划成效显著,免疫规划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预防接种省级示范门诊全覆盖。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流感监测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技术评估中排名第一。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逐步推进。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行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完善慢性病监测体系,实现全市慢性病防治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全覆盖,构建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慢性病防治体系。

(二)公共卫生体制机制建设日益完善。一是联防联控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完善。市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严格落实控制公共卫生风险法定义务,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健全扁平化、平急转换和多点触发的指挥管理体系。二是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健全以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部门联动、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健全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实现了市、县、乡网络直报,强化常规疫情监测和动态监视。三是制订出完善的物资储备参考目录,市级卫生应急储备中心建成投用,建立规范的物资保障制度体系。四是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健康信息互联互通。

(三)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稳步提高。一是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按照《濮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濮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要求,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市共建成乡镇卫生院76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所,村卫生室3905所,每个乡镇或街道至少有一所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19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9人,副高职称281人,中级职称1267人,初级职称2961人。全市村卫生室注册在岗人数6873人,具有执业(助理、乡村全科)医师资格人员2745人。三是明确各层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建立完善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机制,开展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基本建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

二、存在问题

(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仍待加强。一是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改革启动晚,改革方向、职责定位不明确,系统重塑条件不成熟。按照国家要求,建设权责清晰、运转高效、功能完善、协同联动、保障有力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任重道远。二是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有待提升。随着疫情风险压力增大和群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重大传染病防范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更加繁重。以我市现有的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的能力和经验,仍不足以应对更大的未知的挑战。三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缺乏有力的财力支撑,稳定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完善,大部分县(区)未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作为一类事业单位工资全额供给的保障措施,基层公共卫生发展动力不足。

(二)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尚未形成。这次疫情暴露出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之一就是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并未形成合力。一是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公共卫生职责边界不清,管理两条线,医防两脱节,信息两不通,无法实现对传染病防控信息的实时、高效、准确传递和管理;二是医疗机构“重医轻防”现象普遍存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大多未设置传染病诊室,传染病早期辨别和筛查、院前急救、治疗衔接等方面跟不上,影响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工作效能;三是“大健康”格局和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基层卫生人员上门服务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

(三)公共卫生基层网底相对薄弱。一是城区公共卫生防护网尚未织牢。为提速升级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2021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濮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要求每个街道建设一个政府主导且符合国家标准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底全部建成,2023年规范提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但在疫情冲击、财政吃紧双重压力下,城市社区建设资金投入、人员配备、体制理顺不到位,规定的建设任务未能如期推进,城市社区功能发挥受到严重影响。二是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设施设备、技术水平、薪资待遇等与其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责不相称。受大医院虹吸效应影响,一些基层卫生院负债运行,无力承担日益繁重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四)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人才队伍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关键支撑。相对于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要求,我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一是目前全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人员2154人,每千常驻人口拥有公共卫生人员0.58人,总量不足。二是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结构不优。市疾控中心人员老化、专业技术人员断层现象突出;县(区)疾控中心人员多编制少,专业技术人才占比偏低;基层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环境差,薪资待遇低,人才招不来、留不住。公共卫生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匮乏直接导致公共卫生机构防控重大风险的能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完善提升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一要秉承健康第一、生命至上、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思维,把公共卫生作为重大政治问题去把握,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置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去谋划,不断增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二要加强公共卫生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三要积极稳妥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针动我市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的问题和短板,理清改革思路,理顺体制机制,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按照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要求有序推进。

(二)加快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对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提出要“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健康理念,精准对接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积极构筑医防融合发展新格局。一要加快推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从管理体制、服务体系、人才机制等几个方面明确改革路径,为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奠定基础。二要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建立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清单制度,将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三要推进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深度协作,强化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四要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筑牢医防融合基层医疗服务网络。

(三)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基层网底建设。一要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步伐,织密织牢城区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方面“优先”供给,并按“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督导推进,对完成建设任务的区政府(管委会)兑现奖补政策。二要逐步完善紧密型医共体上级医疗机构对下级医疗机构传、帮、带工作机制,消除医疗机构之间层级壁垒,实现医共体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乡村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三要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薪酬津贴、职称评定、职业发展、养老保险优惠政策,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吸引力,稳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四)加快补齐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短板。公共卫生是公益性事业,具有全民卫生保障特性。市政府要从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思维出发,在财政投入、人员配备、专项配套资金等方面优先支持。一要通过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与公共卫生服务岗位特点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机构设置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重新核定各级各类公共卫生医疗机构编制,统筹优化卫生医疗机构内部编制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单位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三要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和临床医疗人才融合培养,积极构建公共卫生实践、实训平台或基地,持续提升公共卫生人员的复合能力和实战能力。四要通过实施常态化的乡村医生奖补机制,鼓励乡村医生坚守阵地、发挥作用,努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需要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