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的
调研报告
濮阳市人大常委会“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工作调研组
(2023年6月)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市人大常委2023年监督工作计划。4至5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相坤带领调研组深入部分县区项目建设现场、生产车间、研发中心等地听取汇报、看进度、找问题、提建议、开座谈。全面了解了我市“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基本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市政府聚焦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主题,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狠抓“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快速推进、达产达效,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促进了经济高质量社会发展。全市“三个一批”项目共有699个,总投资5472亿元。从参加活动类型看,签约一批项目215个,总投资2333亿元,“开工一批”项目350个,总投资2380亿元;“投产一批”项目134个,总投资759亿元。从产业类型看,先进制造业项目499个,总投资4382亿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3个,总投资208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45个,总投资306亿元;新型城镇化项目71个,总投资302亿元;现代农业项目14个,总投资71亿元;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47个,总投资203亿元。从实施主体看,县(区)项目504个,总投资4091亿元;三个功能区项目169个,总投资1191亿元;市直项目26个,总投资190亿元。目前,在库监测项目共229个,总投资2445亿元。其中,“签约一批”项目41个,已开工建设31个,开工率75.6%;“开工一批”项目122个,已建成投产61个,投产率50%;“投产一批”项目66个,已投产达效57个,达效率86.4%。5月8日全省第八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会议通报,前六期综合考评我市排名全省第四,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总体来看,“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
(一)组织领导保障有力。一是市政府成立了“三个一批”项目建设领导组织,同时成立了专项工作督导组,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指导全市“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的开展;二是强化目标责任。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投产的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确定了分包领导和责任部门;三是建立周例会制度,开展调度促推进。市政府主要领导一周一调度,一周一交办,定标准,定流程,定责任,定时限,有效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市政府聚焦先进制造业精准招商,开展攻坚行动,制造业项目占比大幅度提升,第八期先进制造业项目比第一期占比提升41个百分点。同时立足产业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强化产业链招商,着重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发力,精心编制重点招商项目库,着力在“四新两能”等产业领域布局一批牵动性、撬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重点招商项目,实现了未来产业的破冰布局。另外,积极搭建招商平台,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精准招商战略,让更多优质资源、项目汇聚濮阳。
(三)工业投资明显回升。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速26%,比全省高1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0%,比全省(4.2%)高0.8个百分点,比全国(3%)高2.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
(四)产业转型明显加快。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为引领,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在新材料产业方面,谋划实施了远东程益发泡聚苯乙烯、沃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节点项目,我市正在由全省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向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转变。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坚持新能源开发与新能源装备制造联动发展,全市新能源装机222.8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55.5%,资源型城市向新能源城市转变稳步推进。
(五)创新驱动能力加速汇聚。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研发活动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转变。惠成电子形成“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区”全链条技术研发和转化体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自主研发超声AI检测系统和远程诊疗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龙都智慧岛项目构建了“创新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企业全生命周期孵化链条,形成了“创新岛、人才岛、金融岛”三岛融合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科技力量转化为竞争优势。
(六)要素保障持续有力。用地方面,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重点,通过“用地清单制”、审批事项全承诺、容缺办理等一系列制度举措,实现“事项全承诺、拿地即开工”。如航民集团年产8万吨甲胺项目,1月份签约、3月份开工、年底投产;顿贝生态科技项目得益于“标准地+承诺制”,实现“拿地即开工、百天即投产”。用能方面,坚持有限资源保重点,保障巴德富新材料等23个项目79.3万吨标准煤用能需求,保障天能集团废旧铅蓄电池、永乐生物燃煤锅炉等2个项目4.4万吨用煤需求。环境方面,对71个重点项目实施扬尘污染管控豁免,为83个项目提供供水、供气、供热等报装服务,有力解决了一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问题。资金方面,抢抓政策机遇,2022年累计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142.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23年1—5月份,为130个项目争取上级资金53.9亿元,有力保障项目建设。
(七)营商环境得到优化。一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招投标流程,高频事项审批时限由35个工作日压缩至14个工作日以内,最长事项审批时限由46个工作日压减为27个工作日。二是持续推进“减费降负”。对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仓储类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和不动产登记费,规范水电气暖行业收费标准,最大限度为企业减负。三是不断优化信用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省首创“绿色信易贷”,今年已为32个绿色低碳项目融资9.36亿元;持续优化信用修复服务,依法依规帮助2100余家企业恢复信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产业层次看,传统产业项目仍占大多数,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不高,与前沿技术链接的换道领跑项目少,“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链主”项目数量偏低,目前我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仅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仅78家,分别占全省的3.5%、2.8%,规模仍然较小。从产业链条看,产业链上还有不少空白节点。如,聚碳新材料产业链虽已具有聚碳酸酯核心产品,但仍缺少中游关键环节产品及下游延伸终端产品;绿色涂料产业链虽具有终端涂料产品优势,但上中游原料供给能力偏弱。从科技水平看,我市企业科技含量低。项目仍存在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差等问题,带动能力和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另外,企业投资强度、产业强度、税收强度和先进地区还有一些差距。
(二)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今年,我市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项目仅有2个,仅占全省双百工程项目总数的2%。投资5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共8个,相对于周边地市明显偏少,化工产业无5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重大项目支撑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三)要素保障不够到位。近年来,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有限,且我市地处平原,荒废弃地少,占补平衡难度大;再加上新增建设用地报批环节多、流程复杂、时间长,用地保障压力持续增大。我市民营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主要靠土地、厂房等抵押贷款,评估、登记、鉴定、担保等各种成本仍然较高,直接融资、产业基金等作用发挥依然不足等。在人才方面,企业由于实力的局限,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造成企业人员流动快,缺乏高素质人才和优秀的工作团队,影响项目实施质量和进度,在环保方面,由于环保刚性约束,环保成本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
(四)项目“源头活水”不够持续。部分县(区)对招商引资目标盯得不紧、责任扛得不牢,“大招商、招大商”的力度不够,产业链核心节点招商尚未突破。部分招商谋划项目的科学性有待论证,不够精准、可操作性差,不具备对外推介条件,难以为“三个一批”活动提供充足源头活水。个别项目成熟度低,前期工作不完善,纳入“三个一批”活动后无法按正常时序推进,对转化率考核评价也有一定影响。
(五)项目建设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从调研情况看,部分县区和单位对“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存在虚报、重复报项目入库问题,全市虚报项目达77个之多,虚报投资277.69亿元,有的把在建项目报成“签约一批”“开工一批”“达产一批”;有的将投资较小的多个项目打包后作为“三个一批”项目;有的将不符合投资规模的项目纳入“三个一批”项目库。部分县区“开工一批”项目迟迟未开工,有的项目进展缓慢,无法按期投产。在资金使用方面,部分县区对专项债项目资金未及时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部分县区存在违规开工、违规建设问题。对项目建设跟踪服务不到位,影响已达产项目效益发挥。部分项目入库统计存在偏差,对项目库更新不及时,有的无法入库。
(六)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从“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情况看,部分县区存在产业配套能力较低,要素保障能力欠缺,优惠政策落实困难;从职能部门履职情况看,存在着重招商,轻推进,重签约,轻落实,重宣传,轻服务现象;从企业环境看,部分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
三、意见建议
“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既是事关当前投资增长,也是调结构转动能的关键载体和补短板的重要引擎。为充分发挥“三个一批”项目“压舱石”“主力军”作用,实现“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目标任务,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多措并举,谋深谋准谋实项目,加强重大项目储备。一要深度对接国家战略,紧紧围绕中原崛起战略,聚焦“四新两能”,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下功夫。二要聚焦产业发展、高效农业、开放开发、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积极谋划储备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支柱产业、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低碳环保等项目。三要聚焦濮阳、安阳、鹤壁一体化发展,谋划储备区域性互联互通项目,使三个地区互利共赢,形成三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四要聚焦国家主管部门相关行业规划,主动对接,积极争取部门项目落地濮阳。五要聚焦项目质量,严格筛选项目,严把重大项目筛选关,避免“三个一批”项目多而不精,小而不强等问题。六要对项目规划设计科学论证,对投资规模、设计产能、资源评价、环境容量、投资强度、综合效益等做技术比较分析,确保项目真实成熟可靠,同时符合生态环保要求。防止虚报浮夸和破坏生态环境,做实前期工作,尽量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调整和变更。
(二)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项目要素保障。一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优化审批流程,争创零投诉营商环境。二要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好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推进会议精神,持续发挥“首席服务员”“助企干部”作用,建立企业问题办理工作台账,不断提高问题解决率。三要持续推动惠企政策落实。强化惠企政策落实和助企纾困,动态更新免申即享政策清单,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经营主体放心安心发展。四要强化土地指标上争,全力保障“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用地,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耕地占补平衡和规划管控调整,重点推进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和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土地二次开发利用,构建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高质量项目建设体系。五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省项目补助资金,指导企业不断提升资信等级,增加银行信贷资金,建立用好产业投资促进资金,提高企业信贷融资可得率。六要加强人才引进,严格落实濮阳高学历人才和专业人才引进计划,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挥作用好,达到人才兴濮的目的。
(三)部门联动,切实增强抓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和工作合力。一要充分发挥发改委部门牵头职能作用,进一步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和水平,提出可行性指导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助手作用。二要各职能部门加强协作服务,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齐心协力,各司其职,畅通对接协调渠道,及时反馈信息,合力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三要提高“三个一批”项目相关政策传达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各职能部门要与企业主动衔接,加强交流,确保中央和省优惠政策传达落实到位,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四)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活动。一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深入研究我市产业链发展现状,梳理完善产业招商图谱。瞄准产业链核心和价值链高端,着力引进一批具有产业链聚合力的链主企业、具有细分领域引领力的链主企业,加快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二要积极利用招商平台,搞好濮阳推介,引进优势企业到濮阳创业发展,同时,利用线上+线下、企业招商、亲情招商、产业招商、资源招商、人文招商、环境招商等方式,多管齐下,把优质项目引到濮阳来,壮大濮阳经济。三要务求招商实效。按照“谁签约、谁跟踪、谁落实”的原则,对已签约项目中未履约、未开工、未投产的项目,逐一进行梳理,列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每月推进节点,加强对接服务,确保招得来、落得下、实施好。
(五)健全制度,建立项目建设管理长效机制。一要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干部分包产业、分包项目建设机制,发挥包抓领导在推进项目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切实解决项目推进各阶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投资信心。二要建立“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动态管理机制,严格项目月开工、季观摩、月例会、季对接制度,对项目进展缓慢及时预警提醒,帮助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投资尽快回升。三要强化督导问责,助推项目达效。定期不定期对“三个一批”项目建设进行督导服务,深入开展综合效益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项目达产达效。四要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对“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完成好的县区和单位及个人,要在资金奖励、单位评先、工作人员评优、干部选拨使用待方面给予奖励,对完成较差的进行惩罚,充分调动干部投身项目建设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强化舆论引导,营造项目建设良好氛围。一要注重宣传广度,积极营造抓项目的氛围。利用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开设专栏、刊播言论、访谈报道等措施,报道我市优化人文环境、政务环境、服务环境等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振招商企业在濮阳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二要注重宣传精度,构建全媒宣传矩阵。统筹全市融媒中心、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以音、视、图、文等方式主动报道全市抓项目建设的工作成效。三要注重宣传力度,培育挖掘先进典型。围绕项目建设,精准切入,凝炼特色,凸显亮点,总结挖掘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亮点工作,争取在中央、省级媒体刊播宣传,提升濮阳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全市营造大抓项目、大抓企业、大抓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