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01 来源:濮阳人大 作者:濮阳人大

关于我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濮阳市人大常委会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调研组

(2023年10月)

市人大常委会:

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其不仅是推动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生态的重要举措,更是回应社会关切,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全面深入落实“双减”,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10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为做好这项工作,9月份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翠任组长,深入全市部分中小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汇报座谈、随机走访等多种形式,详细了解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工作情况。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政策实施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落实“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双减”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健全体制机制,统筹部署,扎实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工作坚持“减负”“增效”双管齐下,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得到有效减轻,校外培训机构得到有效规范与治理,“双减”工作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齐抓共管的局面基本形成。一是强化高位引领。2022年1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双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市教育局局长任下设办公室主任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政法、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科技等22个部门组成的工作协调机制。“双减”工作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政策配套。相继印发、转发了“双减”和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等“五项管理”工作一系列文件,各县(区)和各学校也制定了相应的细化政策。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将“双减”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系统开展专项督政、视察监督、常态督学等工作,把“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区)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坚持从严管控打击违规行为,市、县(区)两级“双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单位共开展32次专项检查行动,大力开展校外培训“监管护苗”2023暑期专项行动,专项排查整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四是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全市各级各类媒体及时发布、报道、解读“双减”政策、做法,加强舆论引导,凝聚广泛共识。各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主题班会、宣讲、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全社会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积极转变,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越来越注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家长更加关心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盲目报班趋势得到扭转。

(二)校内减负提质成效明显。一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实施了教育教学提质工程,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学指导工作机制,推广优秀教学成果,遴选命名一批教学改革示范校。义务教育建立教学基本规程,加强幼小科学衔接,普遍做到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深化招考制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公民同招,压减考试次数,积极研究高中招生录取新模式,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二是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有效减轻。强化作业管理,建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优化作业设计,加强作业指导,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对布置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三是课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课后服务时间和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积极拓宽课后服务资源。目前九成以上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

(三)校外培训市场逐步规范。一是学科类培训机构有序压减。我市学科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大幅减少,由92家压减至7家,“营改非”、政府指导价、资金监管、全流程监管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大多数学生校外培训时长减少,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二是非学科类培训监管逐步完善。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归口管理,明确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从严把关机构审批,强化预收费资金监管,对纳入全国监管平台非学科培训机构实现全流程监管,做好风险防范化解,严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三是行政执法日趋加强。市教育局设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具体负责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均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股。充分发挥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多次召开非学科类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调会议,扎实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和基层反映的情况来看,我市在推进“双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指示要求,对标深化教育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要求,对标人民群众的关切期盼,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校内提质增效还有待提升。一是部分学校作业设计水平仍需提高。减负的目的是提质增效,部分学校受升学压力、惯性思维、教师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减负而减负,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还不够强,甚至出现作业负担实际加重的情况。小学低年级执行“双减”政策普遍比较到位,高年级和初中阶段面临升学压力时普遍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课后服务质量仍需提升。部分学校课后服务质量不够高,服务形式相对单一,校外资源统筹不足,服务内容还不够丰富,社会广泛参与度还不够深。特别是农村学校德、音、体、美教师匮乏,课后服务专业性不强,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三是教师负担加重。课后服务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负担加重,“双减”工作在学校教师方面的相关保障措施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四是配套工作尚未健全。一方面通过“双减”提质增效仍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小学校如何规范服务标准,开展有特色、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惠及更多学生与家庭尚未有配套的操作规范。另一方面,“双减”政策淡化了考试评价,强调素质教育,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未形成。如何积极转变教师思维、家长观念、学生学习方式仍是“双减”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校外培训监管仍需加强。一是学科类培训隐蔽开展的问题仍然存在。随着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的不断深入,逃避监管的隐形变异学科类违规培训行为时有出现,有的机构从“地上”转为“地下”,借“升学咨询”“心理辅导”“家政托管”等名义违规开班,有的机构表面关门闭店,实则转移到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地点违规开展培训,还有机构提供线下“一对一”家教服务,或通过通讯软件开展线上培训等。学科类培训存在隐蔽性强,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屡禁不止的现象。二是对非学科类培训监管还存在短板。非学科类培训种类繁多,行业属性突出,涉及多个部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机构底数尚未完全摸清,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尚未有效理顺,部门协同仍有不足,没有形成治理合力,仍存在监管盲区,在资质审核、预收费监管等工作上还存在薄弱环节。

(三)社会教育理念仍需转变。受中高考“指挥棒”和教育评价体系影响,传统的升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彻底治愈“五唯”顽疾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德智体美劳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还不充分,优质资源供给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双减”政策的深远目标与学生升学的现实目标之间的矛盾依然凸显。一些部门和学校尤其是初中阶段学校过度关注升学率,功利化、短视化思想依然存在。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片面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没有把立德树人的教育观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部分家长还不能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盲目攀比,观念始终存在“怕吃亏”的心理,对“双减”工作存在焦虑,担心“我减你不减”,导致校内减负、家庭增负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上“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存在偏差,引导转变教育观念仍任重道远。

三、工作建议

(一)夯实校内,提升水平。一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作业设计水平。学校是“双减”主阵地,要在“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大力推广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二要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研究制定课后服务指南,完善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加强资源建设,统筹利用社会资源,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健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机制,使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三要加强课后服务工作保障。落实财政基本保障、家庭适当分担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制定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按规定及时调整绩效工资核定办法,足额发放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补助。探索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通过设定课后服务AB角、服务时间储蓄兑换假期等方式,给予教师弹性休息时间,保障课后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持续规范,巩固成果。一是深化对“双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市政府要通过建立专门监督“双减”工作的组织机构,高位推进,支持教育部门加强对“双减”工作的实施与监督。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双减”工作部署,夯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强化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严格准入程序,完善日常监督体系。二要建立完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尽快理顺协同执法工作机制,配齐配强执法力量,统筹各方资源,推进综合执法,提升治理整体效能。要充分发挥部门合力,巩固“双减”工作前期治理成效,防止违规培训行为的反弹。

(三)深化改革,均衡发展。一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补齐城乡教育短板,巩固提升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成效,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缓解各方升学“内卷”压力。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降低中小学生考试压力,提升学历上升空间。二是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丰富家校交流渠道,强化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普及推广家庭教育,引导其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指导意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双减”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逐步达成共识,持续推进。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发挥主导、引导作用,加强对党的育人方针、“双减”政策的宣传,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和正确教育观念,降低对升学率的过度关注,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营造全社会良好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