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作动态 >> 人大要闻
打出立法监督“组合拳” 绘就卫河保护“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濮阳人大 作者:李梦梦

卫河,这条流淌千年的“黄金水道”,发源于太行山脉,纵贯晋豫冀三省,滋养3000万沿岸儿女,镌刻着大运河漕运文化的璀璨印记。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春风又绿卫河岸,碧水长流护安澜。3月31日,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豫北五市人大卫河保护协同监督联席会议在郑州召开,流域治理法治化进程迈入新阶段。五市人大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以卫河保护“四条例一决定”为法治基石,将通过协同监督,为卫河安澜与沿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卫河流域城市人大助力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联席机制建立四年多来,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濮阳市人大常委会深耕协同立法、创新监督机制、强化代表履职,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卫河保护之路。

立协同之法,谋卫河之治

卫河治理难,难在跨区域协调,立法协同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濮阳市人大常委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到立法工作的各环节各方面,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一关键,用切实管用的地方性法规推进卫河保护。

多维调研破题,创新采用“跨省域+全流域”调研模式,组织立法专班赴陕西安康、汉中学习汉江保护协同立法经验,沿清丰、南乐段卫河河道、堤防开展调研,深入山西陵川卫河源头、河北馆陶徐万仓村等关键节点实地考察,形成涵盖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多份专题调研报告,为协同立法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立体协商聚智,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民意征集网络,纵向联动市县乡政府及卫河河务部门,横向协同政协、统战等部门开展立法协商,通过人大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最大范围地凝聚社会共识。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精细立法,在一致性条款基础上,创新设置水资源利用、水文化传承专章,与兄弟地市形成“共性条款+特色规定”的协同立法格局。2023年11月30日,五市法规同步获批,开创了河南省区域协同立法先河,为卫河治理提供“法治公约数”。

强监督之效,守碧水长清

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卫河流域生态治理作为人大监督主线之一,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视察调研等多种监督形式,加强对相关代表议案建议重点督办,依法推动卫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制定出台《关于助推卫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细化工程治理、生态修复、文旅融合、交通建设等四大领域23项重点任务,实行项目化清单管理,建立“问题发现-整改落实-效果评估”闭环监督机制。主任会议专题听取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汇报,针对生态补偿、跨域执法等难点提出12条整改建议,推动法律规定转化为治理效能。依托“人大开讲啦”之局长(主任)大讲堂,举办全市人大系统卫河保护条例专题讲座,系统解读卫河保护条例,提升市人大代表监督与建言水平。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发放问卷、收集意见,多渠道普及法规。

清丰县人大组建人大代表“普法小分队”,深入沿岸村庄、企业,开展“我为卫河代言”代表主题活动。通过案例讲解、知识竞答等形式宣讲条例,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卫河保护的良好氛围。

围绕“生态卫河行”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南乐县建成全省首个面源污染监测预警平台,对区域内的土壤、水质等面源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借助“智慧环保”平台,构建新型监管模式,实现环境防治系统化、信息化管理。推动卫河堤防绿化工程,种植补植树木3.6万棵,完成44.1公里堤防全覆盖。2024年卫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Ⅲ类,优于年度目标水质要求,守好了卫河流域生态“绿线”。

聚代表之智,承运河古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濮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组织各级代表投身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文化传承聚力献策。

结合代表小组活动,以大运河文化建设为核心,对全市落实公共文化“一法一条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卫河沿岸景点建设提升,推动运河文化风貌逐步展现,从根本上改善了沿岸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条件。

将卫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作为重点,组织代表开展“运河文脉探访”行动,探寻沿河文化,围绕目连戏、提偶、杨家枪等数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传播活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举办“文旅融合发展代表讲坛”,代表共话卫河文化传承,策划卫河诗歌等研学线路,推动卫河文化元素进校园、进教材,为卫河流域培育“孝道之乡”“中原红都”等文旅品牌,打造“孝乡水韵·运河要塞”卫河文化高地贡献“代表智慧”。

“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保护利用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是服务地方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大代表管国强连续两年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构建文化研究大格局的建议。市文广局与南乐县人民政府协同发力,制定《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精心谋划重点项目,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今的大运河国家公园绿树成荫,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相辉映。

汇协同之策,惠沿岸民生

百姓的“急难愁盼”,就是人大工作的着力点。濮阳各级人大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民声痛点转化为履职重点。

2023年,濮阳市人大代表接待日收集的关于卫河治理的意见建议中,涉及清丰县、南乐县农业灌溉用水难问题备受关注。为破解这一难题,濮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督促卫河河务局调研论证并推动申请取水项目,海委批复南乐县每年973万方取水指标,可灌溉10万亩农田,开启了濮阳取用卫河水的新纪元。

为切实提升沿岸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南乐县人大常委会把卫河治理项目确定为民生实事项目,对卫河码头主题公园、马颊河湿地公园、仓颉文化博物馆等文旅地标进行提升改造,充分挖掘旅游资源,讲好卫河故事。针对南乐县梁村乡X009县道卫河无桥梁,仅有渡口通行,两岸群众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促成立项渡口改桥项目,真正将“实事菜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礼单”。

今年河南五市人大将以“执法检查+代表视察”双轮驱动,对卫河保护开展跨区域协同监督,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将按照会议要求,迅速行动,确保协同监督有序推进,按时保质“交卷”。我们坚信,在省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指导和统筹推动下,五地市人大常委会携手共进、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将卫河流域协同监督打造成为全省区域协同监督的典范,为守护卫河流域百姓安澜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绘就卫河流域水清、岸绿、景美的新画卷,为现代化河南建设贡献新时代地方人大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