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强监督 实干为民显担当——濮阳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综述
在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征程中,濮阳市人大常委会以创新监督机制为笔,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墨,在龙都大地上绘就了一幅生动的人大监督画卷。近年来,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打出了一套精准有力的监督“组合拳”,形成了整体工作全省领跑、多项工作全国领先的良好局面。
守护绿水青山:流域协同立法的生态监督
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跨区域流域治理方面,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
卫河流域协同立法破难题:面对卫河治理长期存在的跨区域协调难题,常委会主动作为,创新采用“跨省域+全流域”调研模式,组织立法专班赴陕西安康、汉中学习汉江保护经验,深入濮阳河段及山西陵川源头、河北馆陶关键区域实地考察,形成多份专题报告,为协同立法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11月30日,五市法规《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卫河保护条例》同步获批,开创河南省区域协同立法先河,为卫河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闭环监督守护碧水长流:常委会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细化四大领域23项重点任务,建立“问题发现-整改落实-效果评估”闭环监督机制。主任会议专题听取条例贯彻实施汇报,针对难点提出整改建议。依托“人大开讲啦”平台举办专题讲座,提升代表监督能力。清丰县人大组建代表“普法小分队”开展“我为卫河代言”活动,营造全民护河氛围。常委会建立监督台账和跟踪调度机制,动态掌握进展,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并重:在强化生态监督的同时,常委会组织各级代表投身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开展“运河文脉探访”行动,挖掘数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文旅融合发展代表讲坛”,策划研学线路,推动卫河文化进校园,为打造“孝乡水韵·运河要塞”文化高地贡献智慧。通过持续监督推动,2024年卫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Ⅲ类,优于年度目标,种植补植树木3.6万棵,完成44.1公里堤防全覆盖,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聚焦急难愁盼:民生实事项目的全程监督
民生实事项目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载体。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并着力做好票决制“后半篇文章”,形成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监督机制。
票决立项与全程跟踪:在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全体代表差额票决确定了2024年度10件19项民生实事项目,涵盖老旧小区改造、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为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常委会成立督办工作组和协调组,建立“周报告、月督促、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机制,并由常委会领导带队深入项目现场常态化督办。常委会会议分别听取项目进展和督办情况汇报,针对性提出意见;组织代表集中视察,形成全过程监督体系。常委会强化过程管理,建立监督台账,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破解难题惠民生:监督聚焦“任务节点、问题堵点、改进重点”。针对供暖保障问题,代表提出建议后,常委会持续跟踪督办,推动濮阳绿色热源供应中心项目仅用132天建成投用,新增供热能力1050万平方米,解决热源不足难题。针对老旧小区改造,持续监督推动,截至2024年底超额完成129个小区、27652户改造任务,紫东花园等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代表公民参与增实效:每次现场督办都邀请代表参加,发挥其监督作用和社会资源。市人大代表韩中华表示:“‘全链条’式监督真正把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在常委会有力监督下,2024年所有民生实事项目均如期圆满完成:“瓶改管”改造达6254户(104.2%);提升改造4座城区雨水泵站,排水能力倍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妇幼健康守护、养老服务提升等项目均超额完成目标。公民代表常态化旁听人代会、常委会会议已形成机制,通过“开门监督”,将社会力量转化为人大监督的“外脑”和“触角”。
夯实治理根基:护航基层治理的创新监督
常委会积极响应市委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部署,开展专项护航行动,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方面协同发力。
立法先行赋动能:抓住《立法法》修改契机,2024年7月表决通过《濮阳市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成为河南省首部相关领域法规。同时,常委会作出《关于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决定》。为提升立法和决策的针对性、实效性,常委会创新审议方式,将审议现场下沉至村(居)网格,直接听取网格员和群众“沾泥土”“带露珠”的意见,确保法规政策“接地气、解民忧”。随后深入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法规落地落实,促进网格化工作规范提升。
多元监督促落实:常委会围绕任务清单和攻坚行动,综合运用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听取报告、专题询问等方式,发起“集群战役”。如常委会领导带队调研法检系统控告申诉和信访工作,督促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和网格条例,助力综治中心建设。台前县人大创新“四进”活动,架起民意“连心桥”。
精准监督解“食”事:常委会主要领导牵头,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监督重点。突出问题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查找短板。强化市县联动,动员4000余名代表响应“我为群众办‘食’事”倡议,沉浸式体验服务、收集意见。注重边督边改,建立问题清单反馈办理。在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听取专项报告后,首次在常规议程中嵌入询问环节,对相关部门开展现场询问,有力压实责任,推动“老年助餐服务”监督常态化。坚持立法与监督同步推进,以立法保障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管理的法治化运行,计划出台《濮阳市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各县区创新监督模式(如南乐“代表+群众+监督员”、华龙区“15分钟助餐服务圈+常态化检查”)。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成老年助餐点455个,超额完成任务。2025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来濮调研,对此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服务发展大局:推动经济发展的效能监督
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制度保障强规范:2025年初,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首次系统规范经济监督工作。《决定》明确指导思想、原则和范围,规范计划规划审查监督程序,强化对重大决策、投资项目、金融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并强调发挥代表作用,广泛听取意见。常委会在制定年度计划时,将经济监督作为重点,实时跟进上级最新部署要求,动态调整监督内容,确保监督紧扣中心。
规划问效促发展:常委会立足职能,聚焦“两高四着力”和“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开展“十四五”完成情况及“十五五”编制情况专题调研。发挥代表联系群众优势,广泛收集民意,为规划编制建言献策。常委会强化对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调研助力破难题: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发展难点堵点深度调研。连续5年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议题,成功推动关键内容写入省实施办法,为濮阳拓展发展空间。开展“人大助力制造业倍增”等主题活动,组织代表深入企业一线,听取意见,为制造强市聚势赋能。持续擦亮“领导干部·代表公民面对面”品牌,市委书记与各方代表下沉企业听民声解企忧,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交流,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破解发展难题,注入强劲动力。
濮阳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实践充分证明,监督力度与民生温度成正比,制度创新与治理效能正相关。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协同立法与闭环监督筑牢了生态屏障;在聚焦民生关切中,票决制与全链条监督破解了急难愁盼;在夯实治理根基中,立法赋权与下沉式、嵌入式监督提升了治理效能;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制度化监督与深度调研助力了经济腾飞。常委会通过持续探索下沉审议、嵌入询问、拓宽民意渠道、深化联动融合、激发代表活力等创新方式,有效提升了监督工作的精准性、刚性和实效性,形成了具有濮阳特色的监督工作品牌,为《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的修订贡献濮阳智慧。
2025年,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实干争先,聚力改革发展,聚焦法定职责,聚合代表力量,不断探索监督新路径、新方法,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履行监督职责,以高质量监督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