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人大:以“三项硬核举措”打造 新时代预算监督“范本”
预算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范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实施"三项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预算监督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范县人大常委会被授予"濮阳市人大预算审查联系点"荣誉称号,其创新做法和显著成效获得上级充分肯定。
一、深耕细作,常规监督打出"组合拳"
范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将预算监督作为人大监督的重中之重,坚持“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理念,构建起常态化、规范化、实效化的预算监督机制。
在监督议题选择上突出“准”字。每年年初,县人大常委会都会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和全县发展大局,精心制定年度监督计划,将预决算执行、政府债务、国有资产管理等重要事项纳入常规监督议题。2024年共审议财政、审计、政府债务、国有资产等报告6项,出台审议意见6项,确保监督工作与县委决策部署同频共振。
在监督过程把控上突出“实”字。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实施"三段式"监督法:会前“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组织代表和专家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会中“集中讨论、认真审议”,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会后“科学建议、持续督导”,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2024年围绕预算执行情况开展专题调研10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20余个。
在监督成果运用上突出“效”字。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审议意见跟踪督办机制,对重要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监督不走过场。通过持续监督,范县预算编制更加精准,预算执行更加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升,有力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数字赋能,联网监督构建"智慧眼"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范县人大常委会抢抓机遇,高标准建设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以数字技术赋能预算监督,实现了从“纸上监督”向“线上监督”的跨越式转变。
高标准建设,打造监督“硬支撑”。2022年,范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和省、市人大关于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部署要求,投资80余万元建设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为确保建设质量,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考察组赴周口市川汇区、焦作市山阳区等地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建设方案。系统建成后,在人大机关三楼设立了专门的预算联网监督中心,配备了会议桌椅、电脑、触摸一体机等设备,同时在四楼人大代表联络站增设了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为代表履职提供了便利条件。
高质量运行,激活系统“生命力”。系统建成后,县人大常委会立即召开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现场观摩会,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惠晓杰提出了“增强自觉性、强化执行性、提升操作性、注重实效性”的工作要求。为规范系统运行,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关于加强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的预算联网监督领导小组,建立了“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红色预警单位需在常委会主任会议上说明情况,黄色预警单位需向分管领导汇报,蓝色预警单位需到预工委说明情况。自2023年投入使用以来,系统已累计监测预警信息1351条,监测错误数据呈逐年递减趋势,监督成效显著。
高效能监督,织密防控"安全网"。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运行,实现了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的全过程监督,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通过系统预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异常情况,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有效防范了财政风险。同时,系统还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便捷平台,代表可以随时查询预算执行情况,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拓展了代表参与预算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三、协同联动,审计监督架起“立交桥”
范县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方式,推动预算监督与审计监督深度融合,构建起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大监督”格局,实现了"1+1>2"的监督效果。
计划共商,下好监督“先手棋”。县人大常委会与审计部门建立了年度监督计划协商机制,在拟定年度监督计划和审计项目计划时,通过座谈会商方式相互听取意见建议,共同确定监督重点。2024年,双方围绕重点民生实事、重大建设项目等确定了10项重点监督内容,确保监督不留盲区、形成合力。这种计划共商机制,既发挥了人大监督的权威性,又体现了审计监督的专业性,使监督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过程共管,打好监督“组合拳”。在预算执行监督方面,县人大常委会与审计部门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审查,每半年聚焦具体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在固定资产投资监督方面,双方以半年为周期,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开展联合检查,严控项目概算、预算和决算;在政府债务监督方面,将政府债务、债券项目等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实现监督同频共振。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预工委联合县审计局已连续4年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以及重大资金使用等开展视察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0余项。
成果共用,唱好监督“重头戏”。县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时,要求审计部门提供问题清单和整改结果清单;对整改进展滞后、问题突出的单位,视情况听取整改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将审计结果作为预算审查的重要参考,推动审计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成果共用,既增强了审计监督的刚性约束,又提升了人大监督的专业水平,形成了监督闭环。
四、监督实效,助推发展谱写"新篇章"
范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创新实施“三项举措”,推动预算监督工作不断走深走实,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财政运行更加规范高效。通过加强预算监督,范县预算编制科学性显著提升,预算执行刚性不断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102.3%,税收占比达到78.6%,财政收入质量持续优化;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8.9%,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重大决策更加科学民主。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运行,为代表和群众参与预算监督提供了便捷渠道,使预算决策更加透明公开。2024年,县人大代表通过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提出意见建议56条,其中48条被政府部门采纳,代表满意率达到95%以上,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升。
治理效能更加显著提升。预算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协同联动,推动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的一批突出问题,促进了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范县人大常委会将以荣获“濮阳市人大预算审查联系点”为契机,持续深化预算监督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监督质效,为谱写新时代范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大的人大力量。
河南法治报记者 林栋 通讯员 王伏琪 编辑 王园园